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造名人的反

(2008-07-25 00:58:21)
标签:

杂谈

前段看了本《知识分子》,上世纪80年代出的,据说当时卖得特火。

火的理由,就是作者保罗·约翰逊同学,也不知从哪刨来了那么多猛料,全是八卦近现代大知识分子的。我看看名单啊——卢梭、雪莱、易卜生、托尔斯泰、海明威、布莱希特、罗素、萨特……

人一较上劲,就往过了整。约翰逊的路子,就是既然生了造反的心,那就别手下留情。所以,看到后来,有点儿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意思。

不过它既然卖得火,还是有它的道理。除了哗众,我觉得与知识传播历来的方式也有关系。特别是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原来不光咱中国喜欢二元论,要么高大全要么臭狗屎,老外也一样,造起神来也风风火火的。

所以约翰逊一反动,就写成了畅销书。

前段中国流行“道德绑架”这词,那意思是评价人或事,不能用道德做标准,甚至出发点也不能是道德。这可就难了,起码在约翰逊那儿,他造反的依据,全是道德。谁特贪心,谁爱撒谎,谁酗酒闹事,谁不够哥们儿,谁连自己孩子都不认,谁泡妞泡得一塌糊涂……一个一个被他用道德绑架得结结实实。而从结果上看,人们或许不认同他的造反有理,但没人对他的造反依据产生质疑。广大的读者,可能依然不能接受涂鸦伟人的举动,但他们心里也的确痛苦过——因为伟人们原来大概似乎都够缺德的。所以,关于评价的出发点,如果评价的性质属于社会评价而不是专业评价,那么,最有资格的就是道德。说是绑架,误会了,言重了,没辙找辙了,而已。

今天看报纸,我们这儿也刚出了本书,叫《历史不忍细看》。看书评,有点儿学约翰逊的意思。但我注意了对策划者的访谈,就是关于白居易究竟是不是泡妞和怎么泡的妞,他支支吾吾了。这就是个问题。学人家造反可以,但你也得学人家做足功课,否则造不成反不说,还得被人道德绑架了去,说你缺德。

不过,造历史人物的反,我觉得还是有点踢寡妇门挖绝户坟的意思。勇敢的批评,应该首先表现在对活人的臧否上。从李亚鹏打记者这事上看,今天对一个名人或者公众人物作出相对客观的评价,或者寻找相对全面的信息,应该比原来容易多了。但是,我看到的,依然只是属于便宜话的赞美或诋毁。全面和客观不是不能做到,而是没人去花心思做。

其实,约翰逊造名人的反,对我个人而言,并没有伤害到这些人在我心里的声誉。我倒是看到他们一个一个活起来了,会动唤了。第二,越是看到他们的真实甚至是劣迹,我越是钦佩他们作为伟人的独特气质,越是珍视他们留给我们的真实的遗产。

还没拉完单子,但《知识分子》已经变成我的购书索引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