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滕云
滕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520
  • 关注人气:14,51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看待举国体制

(2007-11-23 17:57:18)
标签:

其他频道

 

经济大国、军事大国、人口大国……都可以用数据来支撑,也必须用数据来支撑,光靠练嘴皮子不行。体育大国也是,中国的竞技体育在世界上的位置是个可支撑数据,另外,民众对于体育的热衷程度也是个可支撑数据。前段时间的NBA中国德比,美国人帮忙统计了有2亿多中国人收看。这就是热衷程度的数据。所以,谁要是说中国不是体育大国,大家都可以跟他急。

体育大国的建立,举国体制是我们的一个法宝。雅典奥运会后,英国人专门跑中国来取经,惦记的就是举国体制。我想,中国的举国体制,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让位于别人。这个时期的长短,取决于中国人对体育的基本态度。

举国体制对面,就是市场。中国体育的市场化进程不慢,所占份额和所起作用也有目共睹。但是,与举国体制比起来,市场的力量还太单薄,甚至已经市场化的领域里,发挥领袖作用的还是举国体制。比如足协与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尽管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常紧张到剑拔弩张的程度,但足协的领导地位不会改变。

按这个实例说下去,足协真的有必要死守职业联赛吗?我想,答案不仅仅要考虑到利益层面,还必须涉及举国体制对中国体育的垄断问题。起码在足球领域,垄断就意味着所有国字号球队的建设、各级国内联赛的经营以及青少年队伍的培养一把抓。但仔细看看,三大任务里,其实仅国字号球队的建设与举国体制沾边。其他的,完全可以送给市场,特别是考虑到目前中国足球可怜的效益水平。

其他领域一样。举国体制的服务对象,如果简单说,就是奥运战略。那么,四年才一次的奥运会,到底值得我们动用多大的资源去应对?而在上述的垄断格局里,又有多少跟奥运会根本没关系?这个帐,值得算一算。

入秋以来,中国的体育赛事几乎排满了,这从电视台的转播表里就可以看出。这些赛事里,一个大头儿是“好运北京系列赛”,这是为奥运会做的功能性测试,不用说了。另外,还有体育迷们关心的NBA、CBA、中超、大师杯等职业赛事,属于市场体制的范畴,也是大家最爱看的比赛。再一部分,就是城运会、民运会等根本就被忽略的比赛,也是举国体制的一个分支。几类比赛相比较,我认为,类似城运会、民运会这样的比赛,实在支撑不起比赛这个概念,没有人去关心,更不会有市场的响应。就连电视台的报道,都把注意力转移到民族风情和地方小吃这样的花絮上了。这不禁让人琢磨起体育比赛的本来属性——缺乏竞赛意味的赛事,是比赛还是表演?第二,人们对于体育竞赛的关心程度,必须有什么样的地理概念做支撑才能成立?深圳和青岛比跳水,真的有人关心吗?

类似的比赛,还有农运会、行业运动会,甚至全运会。以我亲历过两届全运会的感受,它的存在,仅仅是地方体育当局争夺业绩的赛场。这一点,从全运会冠军超高的附加值就可以看出来。

体育发展到今天,必须开始考虑成本和效益。以奥运会为轴心,人们可以接受对它的巨大投入,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包括各种各样打上举国体制标签的选拔赛事和训练基地建设等等。但是,这个范围不能无限度地扩大,而必须进行约束。如何约束?如何核算?这就是市场体制参与进来的最成立的理由。我相信,任何一种单一体制的做法都会萌发垄断行为,而事实也不允许这样做。所以,以一个合理的比例探讨双轨制运行,是目前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要点。这项工作,应该在08奥运之后马上展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李约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