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约瑟

(2007-11-22 16:33:00)
标签:

其他频道

 

买书似乎是个高雅事,但买书的过程一点儿不高雅。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特纯粹的一个消费行为。高雅谈不上,有时还弄得特俗,讨价还价,跟菜摊上的交易一致。最背的,就是有了心仪的对象,但一摸兜儿,囊中羞涩。北京的地坛书市是个大阵仗,每次都像饥民抢粮。这景象容易让人激动——一是中国人对书的爱;一是中国人银子紧,起码买书人的银子经常紧巴巴的。有次在地坛,三联的摊子前,一位女士结帐,发现钱不够,只好从挑好的书摞里看着价码往外择。当时心有戚戚,想帮她付上余款,终因害怕伤人自尊而作罢。到现在还别扭着呢。

因为银子问题,记忆里有几种书,号称大书的那种,就常让我耿耿于怀。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算是一种。当初为什么起了贼心呢?现在想,也没想当工具书也没想当闲书看,没准只是束之高阁,还是占有欲使然吧。

1977年十月,《人民日报》刊文介绍了该书。七大卷N多分册,这么一大部头,让老李单独完成,是不现实的。成书过程中,几个华裔学者帮了他大忙。其中的鲁桂珍博士,还成了老李的夫人。今天国人比较熟悉的,应该是黄仁宇,就是那本火翻了的《万历十五年》的作者。他对《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贡献在第七卷。老李生在1900年故在1995年,差点过满了上个世纪,而活着时候多一半的时间,又是在写《中国科学技术史》。仅此一个成就,就足以让世人,特别是中国人记住他。他去世时,妻子兼助手鲁桂珍的遗像已经放在他办公室里。甚至黄仁宇先生,也已在2000年谢世。想到这些,没法不唏嘘。

李约瑟的遗产里,除了《中国科学技术史》,还有一个“李约瑟难题”,或说“李约瑟之谜”,就是:为什么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作出了那么多重要贡献,但科学和工业革命却没能在近代中国发生?这个“难题”,困扰了老李也困扰了中国学界许多年,各种答案不一而足。当然,后来也有说这个难题是伪命题的。

抛开这个难题本身,我认为他的这个发现是历史研究必然的升华过程。而作为中国的学界,特别是史学界,如果在自己的研究中连这个过程都没有,起码说明,他们对中国的感情,还不如一个英国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332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