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 |
看到一则数码产品消费新闻,说中关村里的普拉达手机被苹果手机挤对得跳水了,降了1000元。
大家都知道的是,苹果手机并没有进入大陆市场,但好象并不防碍水货大行其道。水货是什么呢?好象就是为了逃避关税偷偷进来的外来产品吧。那么,水货应该属于非法商品,进货的和卖货的都该受到法律制裁吧。
但人们好象已经习惯了水货,习惯了它的存在,甚至习惯了它仅仅是在维修上有点不靠谱这么个现实。至于是否违法,是否应该购买,已经被大家忘一干净。这则新闻的表述里就透露出这样的习惯,“中关村水货手机经销商……”已经成了记者的标准用语。而在我个人的购买经历里,数码产品的消费领域已经名正言顺地分成了“行货”和“水货”两大货源渠道。走私真的合法了?
人们习惯了没关系,问题是管理者是不是也习惯了?人们的习惯,往往就是管理者习惯之后的连锁反应。等大家都这么习惯了,法律也就奈何不了它了。对于中国社会的法制构建而言,有法不算什么难事,难的是大家习惯了违法,法律也就能爱谁谁了。
前一篇:单双号限行的意义极其有限
后一篇:为驴评残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