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灾难里普通人的缺失

(2008-01-28 21:29:42)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感觉
    从一月中旬就陆续听说的大雪橙色警报,到了今天终于变成暴雪红色警报,就是说,最高级了。今天下午央视新闻频道做了一个两个多小时的直播,“抗击暴风雪”。
    央视是大手笔,每个被暴雪侵袭的城市都派了记者到现场,重点是火车站,发生滞留的高速公路等地。以如此程度的资源调动,对局面的宏观呈现,本来足以令人称道。但看的过程,很多时候觉得如鲠在喉。每一个受灾的城市,有特派记者介绍情况,有当地政府抗灾领导介绍情况,有专家分析,但镜头里唯独没有普通人。或者应该说,镜头里普通人,经常作为背景道具出现,但他们的声音缺失了。
    广州火车站滞留人数,报纸报道是预计达到60万。电视里也显示了繁忙的铁路乘务员,嗓子嘶哑,生着病坚持工作,困了就在值班室里歪一下。这很好,但我也想知道滞留乘客的心情。可是镜头就换了。一辆晚点的火车上,采访了列车长,随车的央视记者,介绍了路上一度有食物紧缺的危险,但他们努力做到保障给旅客供应热水食物。这很好。但作为一个电视观众,我的收看心理是想看一下那些在火车上多呆了几十个小时的人们,看看他们此刻的脸,此刻的心情,那比一个列车长的发言要更丰富,也更真实。但是没有。那个时候,我感觉在看一部假的现场直播,因为所有的镜头都给了一些布置好的官方发言者,这场抗灾,变得像只发生在一些抗灾指挥部里,而不是真正的大地之上。
    这种感觉很不好。本来做这个长达两三个小时的直播,是一种诚意,公布受灾情况,证明政府在“作为”,是一种沟通,也是一种安慰。但现在看这种沟通,还不够诚恳,不够勇敢,至少是不够用心。
    十几个省市的采访报道,只有杭州的记者,进到了车站旁边为滞留人员搭建的取暖帐篷里,我看到了里面的情况,和那些人近距离的脸。她现场采访了一个男人。我听到了这么多人中至少一个的声音。而不是别的城市的车站里,给他们的一个大远景,密密麻麻的人群。也不是别的城市里,出镜记者一个近距离高大的身影,代表着后面整个的城市在发言。
    不知道这种普通人的缺失是怎么发生的。是对受灾的他们没有信心,怕他们说出怨言?而事实证明,中国的老百姓是最善于站在政府的高度考虑问题的,是最不用担心他们面对镜头时的反应的;是对我们没信心,怕我们人心惶惶?还是对自己没有信心?
    看完新闻,我又上网看帖,网上的帖子没有央视的大手笔,也没有那种宏观视野,它只是个体的遭遇,但却补充上了央视没有给出的细节。而这些细节,才让我们对这场灾难有了一个真切的感受.当我看到某地大米卖到十五块钱,某市小葱三十多块钱一斤,某高速公路上方便面一碗四十块钱,某城市停电已经第四天,鸡蛋卖到九毛钱一个时,我才感受到了灾难,感受到了我们是在一条船上。

链接:和菜头27号博客,风雪夜归人
里面他收集了许多帖子,是个汇总,我就不一一转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