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陇东面塑郑晓红摄影 |
上个周末,和这个周末的星期六,都去乡下拍盘子里的这些东西。这是什么?这是用粮食做成的花朵,叫面花。是陇东面塑的一种类型。这一盘子东西拍完后,都归我了,现在,它们就放在我的书桌上。我还没想好,要用什么东西来盛放它们,或者,可以插起来,插成一个什么样的造型。
既然去了,就得做出学艺的姿态。所以,我抱着小女孩心儿,也装模作样的加入了做面花的行列。我们俩把手里的面花儿,染得一塌糊涂。本来是桃红的花儿,我在上桃红色,心儿在上橘红色,最后,反正,似乎成为大红色了一样,没有层次,也不鲜亮。只是个深重的红。呵呵
老太太年轻时是个做面塑的好把式。现在,她的儿媳妇,也就是旁边那位大妈继承了她的手艺。那手真是巧啊,她还是本地相当有名的绣花娘子呢。我去她家里看到她的巨幅绣屏,眼都直了。
她端出来的面塑,是附近一家过喜事定做的。两个大馒头上做了花儿并且插了鱼儿,都是成双成对的。还有一个枣山馍,是早生贵子的意思。很讲究。
瞧这一家子,绣花的绣花,捏面花的捏面花。小姑娘没事儿做,在给大家数元宝枕顶子上的花点点。有16个的,有18个的,数字都挺吉祥。
现在,我们又转战到什社乡的一个村子里,主角儿是右数第二个穿红衣的老太太,叫马秀珍,她可是国家级的剪纸艺人呢。而且,面塑手艺也相当的好!
老太太叹息说,“艺多压身不养家,农村里就这样!”是挺悲凉的,她家里过的不富裕,连寻常人家的大瓦房都没有,就是两间小木厦子(有房子的一半大好像)外加一间小厨房。没有院墙,也没有大门。
但愿老太太的手艺有真正的传人!
看看,这是新做出来的龙凤。是要插在面花树的梢头上的,两树面花,一树插一个。
漂亮吧。面花也很写意呢!这是鱼戏莲!可惜,我个大笨蛋怎么忘记放在蓝布上拍了呢?碧波没有荡漾啊!
这只是婚事面点的一小部分。但足以让我惊叹了!唉,我那时结婚,怎么就没这些东西呢?哦,兴许有,不过这些东西很吉祥,事一过的差不多,主管一声招呼,客人们就会把这些东西抢完。据说,吃一点能治百病还有驱邪什么的。我不大懂。
呵呵,一个年轻的传人悄悄地躲在房子里自己练手呢!
再叹服一把!要是我不说这是什么,谁会以为这是面花呢?呵呵。
乡下很多老太太都有这手艺。唉,传人在哪里?我干脆买些颜色,回家和些面,开始琢磨面塑吧!兴许两年后,就有一个年轻的民间艺人横空出世了啊!
我喜欢这凤凰!可惜,我没能把这漂亮的小东西据为己有,命苦!
呵呵,这是枣山的底盘。蒸熟后被我们吃到了肚子里,嘿嘿!这粮食做的花朵,让这一冬都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