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感悟郑晓红随笔萧萧眉儿 |
分类: 漫笔品我 |
除了写小说,还抽空读书。最近流连枕边的是美国作家胡塞尼的《追风筝的人》。我喜欢悲剧,尤其是轻描淡写却入了骨髓的悲剧。无矫饰,但心脏象藏在荆棘当中。可是,当真正的结局要来临时,我几欲掩书。
就象在看电影《贞女圣德》,他们,都是因为信仰。虽然我早已预知了信仰被利用的结局。可是,我宁肯在那几分钟里,注视着贞德闪耀着纯洁和喜悦光辉的神情,激动的几近泪下。我也在想——信仰,信仰!信仰。我没有信仰。所以,我的脸上永远不会散发着那样纯洁的光辉。
我的小说,也正在靠近预知的内核。冲突会来临,无奈而尖锐的悲怆。每每这时,我就顿笔。因为,我预先被打倒。
我需要鼓起勇气,多次翻书,才能真正看完一部悲剧的终局。对圣女贞德也是一样,在可怕的阴谋跟大火一前一后的燃烧起来时,我扭过脸去,故作姿态的做其他的事情,可是,情节照常发展,且如锥子般刺身。
一个朋友发来邮件,他说,“我在网络上搜到了一段写你的文字。”我过去看,是一个叫“朝思晚醉”的博客,题目叫《心有风景的文字女子》,其中有段话写我,用的是我曾经的网名,曾经温暖异常的“萧萧眉儿”。她这样写我——
萧萧眉儿
把文字当成一个优美温婉的情绪道具,舒缓着一段灵魂的眩舞。她的文字轻巧清醇,但穿透力很强,穿越情感性灵,清澈见底,细腻敏捷的语言函盖了一切她体会的人事。知著见微,机敏坦诚的文字闪着美丽智慧之光。落红无数,如今生活安定幸福的她喜欢摄影,游走在西北那块底蕴丰厚的地方。
她说,
人间有路,可自己心间没有路,想找回自己的时候,无路可寻,跌跌拌拌,四处突围。想找自己的根源,可母亲好象仅仅是承载带我们来到人间的载体,也许,更有冥冥之中的大手,在轻轻转动生命再造的圆盘。想找自己的出口,身处在一个破败的石洞里,周围是黑暗,头顶满是石头的罅隙,罅隙里透进微薄的亮光,可哪处罅隙才是你的出口呢?
惊异于你的出现/那辉煌的一刻/此后,便是长长的寂寞
为谁/你焚烧,在茫茫宇宙间/化为尘埃/为何/不沿自己的轨道
做一颗安分的行星/ “不”,你摇头/依然焚烧,拖着长长的残骸
群星闪耀的夜空传来你响亮的回答/“我不甘心于平庸”
我顿悟,敢于焚烧,不惜毁灭/那片刻的灿烂光芒
只为不甘心于一颗平庸的行星/焚烧/尽管只是
旁观者的几声赞叹
我不知道她是谁。我浏览她的博客,极清透晶莹的文字。而且,忧伤。突然觉得,活在当下,确是件孤独的事情。我们已经无法感受到来自气息和体温的暖意了,只能借着网,将自己网在里面,觅取知音。
我喜欢“焚烧”这个词,这肯定与我喜欢悲剧有关。但是,与是否甘心平庸无关。焚烧的过程,焚烧后的灰烬,我都会想到。但是,我只关心灵魂的安置,不在乎肉身的疼痛。我想,我一定是个善于藏身与逃避的人吧。
正写着,手机响了。一条短消息。问我:周末要到了,准备干啥?
我回复:据说周末有雪,我想上山去,找个风口,冻个彻骨的凉,然后,回人间来享受依稀的暖。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