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球自然是件乐事。不过,在打球的同时,闲暇之余再捞上几个好球,更是锦上添花之事。球是肯定会打丢的,如果能捞上几个球,做到了自给自足,那可真称得上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之事了。
球场不会鼓励球手捞球,但是,一般情况下,只要不压组,顺手捞上几个球,一般也都不会干涉制止。国外各方面职业化的进程都快于国内,我们高尔夫的水平同国外的差距是多方面,单说捞球这项,我们也无法同国外相提并论,美国有职业的捞球手,一天能捞上千个球。据说,对于如何多快好省的捞到球,也有专门的论述。
说起捞球,发生在挥杆身边的故事就不少。河南老友似乎是我们中间最为看重捞球这件事情的人了。河南老友很早便发现了购置一套性能优异的捞球器的重要性。为此,在去芬兰的时候,别人会带皮鞋,皮毛、鱼子酱回来,唯独老友千挑万选了一支捞球器回来。这支捞球器很是轻巧,也很有韧度,更为重要的是,这支捞球器要比普通的捞球器长出去不少。这里面的道理老友分析得很在理,球大家都去捞,要想捞到更多的球,必须比别人的长。多花些钱也是值得的,多捞两个好球本就回来了。
老友捞球时执著的精神,一点不比打球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要更为执著,即使在捞球面临危险的时候,也不退缩。天冷的时候,冰面上面经常会镶嵌着很多的小球。大多人都会望球兴叹,老友则看到有可能的变会尝试。手中拎上一支铁杆,小心翼翼的前行,任我等在岸边大叫,还是快回来吧。这时老友总会置若罔闻,碰恰拿回一球,则乐不可支。我们经常语重心长的开导老友,你就不怕掉到水中,得不偿失。老友总是哈哈大笑,我有分寸,再说了,我在黄河边上长大的,这点小水塘算什么。
一场小雪过后,天气骤然暖了起来。河南老友来访,自然要切磋切磋。打球的过程不在这次挥杆想要记录的主题之中。
一路无话。直到一洞,挥杆和老友都已攻上了果岭,却不见了另外一位同伴。回头望去,但见同伴正在这一洞的水面旁,专心的捞球。不一会儿,果然有若干小球上岸。我二人把球推击入洞,便跑过去招呼同伴,这位老兄依然不肯罢手,“后面没有压组,这里面有很多球,正是捞球的好时候。”的确是这样,打球的黄金时节,水里面的球自然会更多,但如果这时去捞球的话,往往会压组。这时北方的球场很多才刚刚开场,满目的苍黄,场子下面球手并不多。打球的人尽管还不多,但是,憋了一冬天的球手,胆子大,身体僵,攻击上果岭的准星就差了许多,打到水障里面的球并不少。
这时,河南老友已经在擦拭捞上来的小球了,一边擦一边大声嚷嚷,都是好球啊,又一个titelist 392。没能亲自去捞球,估计老友的手很痒痒。挥杆对球没什么研究,平时多用的是二手球,因为走的是不求更远,但求更准的路线,球是很少打失。老友则恰恰相反,因此对球的热爱也远远胜于挥杆。
捞球还在继续中,朋友边捞边说,这捞球居然能找到钓鱼的感觉,心静,手还要稳,远处的球若隐若现,要想按住还着急不得,很有趣啊。挥杆刚要表示赞同,突闻老友大声说,这比钓鱼好多了,一个好球怎么也得40元,比鱼可贵多了。
这一洞,老友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