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所有的文字都有意义,并非所有的时刻都恁清醒,而且,理性的人也常常会有被情绪牵着鼻子走的时候……譬如,那个自称为佛弟子的叫做璞玉的妇人,手指在键盘上胡乱划过,留下的是串串不成文的呓语……
此刻,槐花落尽,停泊在路边树荫下的车子,仿佛披纱般低眉颔首羞涩着;而蝉鸣悠悠,伴着盛夏午后的慵懒,脚踏休闲拖鞋的妇人,微闭双眼若有所思,然,想亦无所想,看亦无所看罢了。思绪转瞬已逝,恍若轻烟飘过。
心在身内?心在身外?《楞严经》起始便是佛对这二元定论的否定。心到底为何物?妇人叹了口气,有点累呢,暂且把这“心”放下。岂料放下了那一颗心,这厢一颗心又不安分地冒出头来。
有人说,你这颗心必是超理性的,弄不好干脆就是木头做的吧,要不咋就迷了佛呢?可这颗迷佛的心,俗念一点也不少,偶尔喝些“佛药”清醒片刻,继而又沉沦下去甚至迷糊起来。有什么办法呢?本来就是一个凡俗世界里俗得不能再俗的俗人。
智慧的人,佛法沐浴下智慧具足的人,不会为外境所转,喜怒哀乐掌控于心,永远如如不动。而这一位,风花雪月皆入怀,喜怒哀乐溢于面。一闪而过的言情剧就能把她带入很久很久以前的那个未名湖边,头顶清澈的圆月;甚至那个绿色的长椅,还有温暖湿润的初吻,以及怯怯地询问能否牵手的男生……彼时,那妇人竟忘了自己是谁,身在何处,恍惚间与剧中角色融为一体。
生活,就是那日复一日甚而是一分一秒的日子呀。在那妇人的大脑沟回里,刻骨铭心的时刻不多也不少,它们如同用刻刀隽刻在木板上的痕迹,又着浓墨重彩,任再高级的橡皮也无法擦去。快乐的悲伤的失落的满足的情绪,还那么清晰地在那里显影,不可思议。当然,更多的平淡的分分秒秒已然模糊,渐行渐远,甚至毫无踪迹。
女儿在她面前飞一样地轮滑过去,像轻灵的鸟儿,又如新生的翠竹亭亭玉立。天阴下来,有湿润的风吹过。妇人忽觉四周夜色笼罩,恍若置身于校园舞厅,是那个被称为“学三”的北大食堂?还是清华园里那个回荡着鼓声的饭厅?却是一样昏暗的霓虹,一样飞动旋转的身影,一样额头渗出汗珠的青春,一样印满地上的年轻又渴望的眼睛……
这妇人,曾经爱过徐志摩、戴望舒,也恋过三毛、琼瑶、席慕容。不,她不会写诗,但曾经长久地在那些长长短短的诗文中沉醉,不愿苏醒。某一日,天外一声霹雳棒喝,她才猛然回神,原来,梦终究要醒!浪漫终归是平淡,鲜花有时真的抵不上米饭。始终拒绝长大的少女终究没有安稳的幸福,如同脸上不可避免地会爬上细纹,男人也不会永远是那个路灯下淋雨的少年。
直到有一天,心中的太阳缓缓升起,佛光普照,穿透身内身外一切虚空。妇人看见了崭新的时空,那个世界无边无际,在眼前延展。她仿佛在高度近视之后终于戴上了合适的眼镜,面前清晰无比,关于生命,关于生活,关于人,关于宇宙,还有一切,她开始思考,并渐渐明晰,那些个从来不知道的真相,还有,逐渐变大的心,心中愈来愈清晰地跳出那个熟悉的字——LOVE。
这个从花样年华之时就喜做梦的妇人,一把年纪了才明白,却原来,人真的不能总生活在梦里,尽管那梦境好美好真,但它毕竟是海市蜃楼,终归虚空无可觅迹。却原来,平平淡淡才是真,从从容容方为本,这的的确确是真理。
该醒了。不必为远逝的芬芳伤感叹息,该走的终归会去;不必对远方的繁华垂涎憧憬,该来的终归要来。人生如同一场梦,梦醒时分,也该是重入泥土之时,再一次轮回之后,谁又是这雨中徘徊的妇人?眼前这一湖清清碧水,又能解谁之心绪?
罢了罢了,妇人知道,不能总是呓语,不一定非要等到那诀别的时刻。梦中的日子亦是实实在在的,如同眼前的树叶如此青翠,如同女儿的嗲音如此清晰,如同心中惦记的那些亲人带来的真实的温馨……
梦,竟然也可以如此,美妙绚丽,此时,妇人心中慢慢盛开起一朵白莲,莲中盛满了感恩、感激……
本人过往博文推荐阅读:
让我怎能不爱你——我的玉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32b31f01000bri.html
绚烂的秋——给大学同屋老姐妹儿道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32b31f0100bbds.html
这世上有完美的生活吗?——关于我的“真实”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32b31f0100ati0.html
别把自己当成佛——晒晒年轻“土妞儿”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32b31f0100bhov.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