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改名了,那澡堂该叫什么?
作者:刘长锋
上厕所大小便,只要是个人,我想总避免不了。不上厕所大小便的人,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神志不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患者和或者不具有自主意识的婴儿,另一种则是死人了。有人把上厕所叫作入恭,有人把上厕所叫解手,也有人甚至骑在黄金做成的马桶上拉大便,但未必见得拉出来的大便和别人不一样。所以文明也罢,不文明也罢,谁拉出来的大便都是臭的,都是一个样。而对于厕所的称呼,也有叫厕所的,也有叫卫生间的,也有叫“后院”的,叫法虽各有不同,但功能却大致相当。
不管用什么样的马桶,不管对上厕所怎么叫,也不管对厕所怎么叫,其实都不过是依据人的生活习惯、习俗乃至身份地位的不同,叫法不同,入厕的心态不同而已。但尽管如此花样繁多,但其本质却没有哪个能跑出拉大小便这个主题去。也所以大可不必对其咬文嚼字,非得纠正出个谁对谁错来,更不必强制性地弄个规范出来。大小便谁都没有错,只要不是在不该拉的地方拉。
根据《扬子晚报》12月5日消息:南京市新出台的《南京市公共信息标志标准化管理办法》,明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特别规定公厕中英文标注应该是‘卫生间’和‘Toilet’,如用烟斗、高跟鞋或其他图形代替男女人物形象图,用‘厕所’、WC等做中英文标注,这些都需要整改。对违反规定逾期不改的,政府将予以若干人民币的罚款,以示惩处。据此看来,还真有无聊的人,和上厕所较起劲来了。
既然较真,那么大家不妨都较较真。既然说到卫生间,那么不管是大家的现实生活证据,还是有关的资料解释,都证明卫生间并不单纯等于厕所,其大多还包括了洗手、沐浴等基本的功能。尽管并不是所有的卫生间都有这些功能,但依据南京市大一统的武断做法,我们也不妨把所有的卫生间都假设成具有拉大小便和洗手、沐浴的功能。这下好了,那么是不是以后南京所有的公共卫生间都可以提供沐浴的基本条件呢?是不是大家家里没氺没电的时候都可以去公共卫生间冲凉、沐浴呢?这显然不现实。
既然不现实,那么洗澡的还是要和沐浴的分开。因于生活习惯以及生态环境等等方面的因素,北方大多数地方并不像南方,家家都有冲凉、沐浴的场所,而常常是到大街上的公共澡堂去解决问题。那么如此一来,你这澡堂就是沐浴的地方,具有了卫生间的大部分功能,那么,澡堂是不是也可以统一标示为卫生间呢?
标示是什么,是标志和示意性的图标和文字,其基本的功能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了一目了然,容易找到地方。本着这个基本的目的,所有公共场所的标示牌,其基本的要求只能是简单明了,能让大多数人看得懂看得明白,而实在没什么大一统的必要,除非是实在吃饱了没有事情做。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08/1205/04/4SCFGLNV0001124J.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