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鼓励抄袭论文,是为和谐之举?

(2007-06-29 13:46:14)
标签:

抄袭

论文

零分

处理

分类: 杂文、时评
 鼓励抄袭论文,是为和谐之举?

    学生抄袭的论文被枪毙,被判零分,如果老师的做法被认为是破坏和谐,那么我们不妨可以钻个牛角尖,进行一个反推。也就是说,我们不妨可以认为,抄袭论文、鼓励抄袭论文是为了和谐大业这样一个观点的成立。倘若真是如此,那么党和国家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显然就很容易实现了。堂堂中华13亿人口,大家都不去工作,不去学习,全部躲在家里抄论文算了。这样做显然更便利一些,不妨可以看作是实现和谐社会的一条有效的终南捷径。但是很显然,我做出这样的推断,你肯定会说我是吹毛求疵,因为你知道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因果关系,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事情。

    根据《中国青年报》6月29日消息: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马老师因坚持给几名抄袭论文的学生判零分,受到学院“二级教学事故”处分,理由是“给学院惹了麻烦,破坏了和谐的氛围”。马老师给学生论文判零分,其中校方和马老师各有自己的观点,我们暂时还难以分辨出曲直是非。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校方以“破坏了和谐”这样一个大帽子出来,作为处理马老师的依据,这是相当主观和牵强的。首先,学生抄袭论文是证据确凿的。“学生的论文只要有一句话是自己写的,就不能给零分。”这是校领导的的说法。这样一种暧昧的具有暗示和鼓励意味的说法,把判零分的老师打入了死牢,被牢牢地扣上了“破坏和谐”的大帽子。

    如今在各地高校,剽窃和抄袭论文蔚然成风。上至教授下至学生,拿来主义者不在少数。拿来主义多省事,省时省力省脑子,现成饭吃着多舒服。很显然,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这是对当下教育和学术研究的侮辱和无情的嘲讽。学风的改善,教风的改善,学术风气的净化,必须要坚决抵制这种拿来主义的毛病。但是缘何初露头角,本属正气的抵制行为,却被扣上了“破坏和谐”的帽子,成了领导者眼中“破坏和谐”的典型。这其中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

    活稀泥,打搅团,一团和气的相安无事,这不是一种正常的好作风。在革命斗争的理论中如是,在现实生活亦如是。之所以马老师被扣上“破坏和谐”的帽子,就是因为他在这风平浪静的水面上投下了一粒石子,他捅破了这种一团和气的虚伪表象。与领导保持一个步伐,和领导保持一个调门,显然在该院领导的思维定势中,这才是和谐的标准。很显然,这种和谐并不是我们想要的和追求的和谐,充其量不过是一种假和谐,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活稀泥的作风。这种活稀泥的伪和谐,显然不能让我们心服口服。

    同时,根据该院领导对此次事件的解释中,一再强调掌握有处理老师的依据,也就是“学生座谈记录”和“家长写来的信”的材料。很显然,这些东西才是促使学校下决心处理马老师的最初的动因。而这些“学生座谈记录”和“家长写来的信”的材料,显然就是该领导所言的“给学院惹了麻烦。”据此,我们完全可以看出,学校对马老师的处理决定,完全是慑于学生家长方面的压力而作出的。而这些来自学生和家长的意见,正是得出所谓“惹了麻烦与破坏和谐”这一结论的依据。至此,我们完全可以看清楚,处分是源自于家长方的压力而并非单纯的教学事故。据此而作出的处理决定显然是难以客观的,也是容易失之偏颇的。

    和谐并不是活稀泥,也并不是对压力的顺从和避让,更不是鼓励剽窃和助长抄袭的气焰。和谐需要的是求实,和谐需要的是求真。学术尊严屈从于权势,屈从于个人利益,这样的“和谐”,我想,我们不要也罢。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07/0629/02/3I4E5RN5000120GU.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