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孩子自己教

标签:
牛头不对马嘴小升初校园 |
分类: 自己的孩子自己教 |
自己的孩子自己教 (23)
从高三到初一,就是从教授到猴王,但教学技巧却要求从地上到树上,好在我从前是教过初中的;从父亲到老师,就是从亲昵到敬畏,但交流方式却要求不陌生也不熟悉,好在每个一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本来就是不熟悉也不陌生的。
女儿“小升初”,我从高三“跟班”到女儿的初一,又恰巧分在同一个班,真是“无情千里不相会,有缘每天都重逢”。总之,自己的孩子真自己教了,而且是个刚上初一的十二岁的孩子,和在班上五十多张天真无邪的脸谱里。
“听说你自己的孩子自己教啊?”
我知道,同事们的话中有惊奇,有赞赏,但也有担心疑虑——试试看吧,孟子有“易子而教”的箴言,因而后世为师者少敢自己的孩子自己教也。
果然,开学数日,女儿便没有展现出其“优秀”:罗老师,你丫头单词默写没有全对;罗老师,你女儿口算竞赛错了一题;罗老师,你女儿上课没有回答出我的提问;罗老师,第三排那个是你女儿呀,她作业漏了一题没做完整呢……
开始的时候,各科任老师每反映一个问题,我就立即找女儿来询问一番。过几天,我不马上找她了(有时也没空马上去找她),晚上吃饭的时候,我便开始“如数家珍”。 如果是简单说两句还好,女儿也会接受,但有时说着说着,我就想起白天上课时候女儿不敢举手或“千难万苦”地举手发言的情景,气就不打一处来,大有恨铁不成钢的味道,于是,越说越来劲,越说越“义愤填膺”。
妻子说:“你能不能不在吃饭的时候说?”
那哪能呢?不是吃饭的时候,没时间呀!女儿一吃完饭就要去做作业了,而且一做就做到九点多十点,一到九点多十点,我们就催她赶紧洗漱和睡觉了。
女儿也跟着她妈妈嚷嚷:“爸爸,让我心情愉快地吃个饭好不好?”
唉,我心里急呀,但没其它辙,家庭矛盾都快出来了!
女儿当然是优秀的,她小学时年年都是班长或其它班干部、年年都被评为“三好生”、还获得了许许多多的竞赛奖。更难能可贵的是,女儿虽然被号称为“全校最会玩的几个之一”,但她的学习成绩却始终保持在班级和年段的前几名。就拿这次“小升初”的成绩来说吧,女儿的总分是班上第三,女生第一。
然而,她现在的表现却不是这样的。“整个人好象有点忧郁,动作也不够快,好象还没有进入中学生状态。”班主任也着急地对我说,“看来,她现在和小学时的状态完全不一样,她的能量完全没有得到释放,为什么会这样呢?”
是啊,为什么会这样呢?会不会跟我是这个班的老师有关?班主任问:“你觉得自己是这个班的老师,对孩子有什么压力吗?”
孩子有没有压力?没想过,但我自己有压力。比如,科任老师很方便就能把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报告给我,好的当然没关系,不好的报告一多,我就感到急,甚至感到很没面子,就很想教训女儿一顿,让她立马改正。
那么,我都会感到的压力,孩子就会没有么?我似乎有点明白了。
那天口语交际课,题是“这就是我”,全班有九个同学的作文被我点名全班交流,女儿事先已经跟我说过:“爸爸,不管我写得好不好,你都不能让我去读,不然我就故意写得差差的。”我当然口头答应。但是,上课要求是全班统一的,分数达到的作文都要读,女儿当然不能例外。女儿还是硬着头皮读下来了。她的文中的一句话:“因为妈妈工作调动,我小学六年级的时候转学到实验小学,陌生的环境下,我变得压抑了,好在,一年过去了,现在,我要重新找回那个自信的我。”当然,女儿读完后,我加了句点评:“刚才,罗澜熙同学说她要找回自信,找回自我,我们掌声鼓励她吧,相信她一定能做到这一点。”
下课了,我还没走出教室,女儿跑过来说:“爸爸,你不是答应不会叫我去读的吗?”
我当然不会正面回答她的问题,因为我知道,女儿的责怪中还带有战胜自我的庆幸。于是,我牛头不对马嘴地正色道:“错了,叫我罗老师,在教室和学校不能叫我爸爸。”女儿马上改口羞涩地叫我“罗老师”,一旁的同学们都羞涩地笑了。
又过了几天,女儿到办公室来:“爸爸,噢,罗老师,我想喝水。”我们都笑了,数学邱老师非常关心她,赶紧给她倒水。班主任黄老师笑着对我说:“罗老师,你这小丫头这几天很不错,各科作业都做得很好,不再象前段那样丢三落四的了。”
这真是开学这段时间来我听到的最好的消息啊!我幸福地看着我的女儿——是啊,亲爱的女儿,在熟悉和陌生之间,我愿成为你和你的全班同学的最亲密的爸爸,我也愿成为你和你全班同学最可敬的罗老师,我愿你和你的全班同学都释放出自己的能量,找到自我,永远自信和快乐地成长。
高三,先放平您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