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鞋套,孙大午

(2006-02-26 23:09:55)
 
孔子,鞋套,孙大午
薛涌
孙大午先生的鞋套事件,去年曾经闹得满城风雨。我没有跟着凑热闹,主要是觉得
无聊。中国现在这么多失学儿童、下岗工人、矿难... 难道没有比鞋套更值得讨论
的东西吗?
可惜,这个话题我是绕不开的。我在刚刚出版了“中国文化的边界”一书中,批判
现在的所谓儒学复兴运动。我认为,儒学真正的生命力在草根社会,在基层,在一
些穷乡辟壤。如今折腾国学那几个跳大绳儿的人,听国外来的生意人说该办国学院
就动手办,弄个什么大款班给阔人一个附庸风雅的场所,并不能重振儒学的生命,
说白了不过是文化寻租,要靠儒家这块牌子弄点钱而已。由此我提到孙大午,说如
果他这种草根出身的企业家,提出想办个国学院,倒是值得试试。
这么说当然是出于对孙先生的敬重,是觉得他对基层社会的问题有体会,对文化有
关怀。儒家的精神体现在这样的人身上。可惜,书出版前,鞋套事件爆发,他在我
心中形象一下子成了个暴发户。所以,我就在讲到他的文章之后,加了几句对他表
示失望的话,贴到网上。不想几个网友立即反击,说以鞋套待客是缺乏道德水准等
等,慷慨激昂。看来此事,还是没有了结。
鸡毛蒜皮的事情被这么多人说,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态,就不是鸡毛蒜皮的事情了。
在我看来,孙先生这次失态,以及有那么多人为他辩护,说明许多中国人还没有应
付开放社会的胸怀。这一点对未来中国的发展相当危险。
孙先生争的无非是待人接物的“礼”。在他看来,这个“礼”只有一个,你非遵守
他那套不可。我有时不免想,换了孔子碰到这类事情,该怎么应付呢?大家知道,
孔子最讲“礼”。破了“礼”,在他那里就是“是可忍孰不可忍”。而且他是个诲
人不倦的人,有的是大道理要教训人。不过,我敢说,孔子如果身临其境,肯定会
把鞋套套上。
孔子虽然有秉承天命、传承文化的怀抱,但并没有什么时候都要自己来教训人的人
格。他到了新地方,总要“问事”,关注当地的礼仪。“论语”中说他“入太庙,
每问事”。其实他在庙堂之下更虔卑:“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
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也就是说,他在宗庙朝廷这种大场合,还是颇为
善谈,只不过谨慎而已。但真到了基层社会,几乎说不出话,摆出一副恭敬顺从的
样子。到了外地,态度更加恭敬:“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孔子的这些事迹很少有人去探讨。他这种精神主要是被后来的儒家搞坏了。孔子是
个有“存亡继绝”怀抱的人。他所珍爱的,是一个正在消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
各种各样的地方社会可以相安无事地保持着自己的传统。所以他到了下面,非常虚
心,生怕自己作错了什么。他反对的,实际上就是从政治僭越开始的大一统趋势。
这种趋势,破坏了那些维持多元的地方社会自主性的基本礼仪。可惜,后来政治大
一统在中国得势,儒家也随之而变,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那种“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也就荡然无存了。现在搞儒学复兴的人,大概“论语”没有
好好读,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人,甚至把儒家的遗产“大一统”起来,别人用还
得缴税。孙先生也同样不明白:真正的儒家,并不仅认一个“礼”。或者说,儒家
认的“礼”,是一个能够保证各种次元文化和价值和平共处的规矩,不是以自己那
一套强加于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孙先生在鞋套这个鸡毛蒜皮的
事情上一定要“同”,结果带来“不和”。其实如果当时宽容“不同”,结果当然
就是“和”了。这才是君子之道。
这套儒家的传统,对当今社会有无意义?当然意义重大。我们已经进入全球化的时
代,会接触各种各样不同的习俗和文化。如果象孙先生这样狭隘,中国还怎么走向
世界呢?就以鞋套而言,有网友质问我:“美国有鞋套待客的规矩吗?”怎么没有
呢?美国本是个不脱鞋的社会。福泽谕吉当年访美,看美国人大摇大摆穿着皮鞋在
地毯上走,惊骇不已。毕竟日本是个进门脱鞋、进屋如上床的社会。不过,现在反
而是许多美国人跟日本人学,进门养成脱鞋的规矩。我家是不脱鞋的。根本没有给
客人准备拖鞋换,但许多客人认为亚洲人都和日本人一样的习惯,于是一进门就把
鞋脱了。最近周末出去看房子,走了许多家庭,有不脱鞋的,有脱鞋的,还有用鞋
套的。其实,鞋套在美国的医院里已经很普及,卫生方便。一些家庭也学得很快。
中国居住环境拥挤,卫生条件差,许多老百姓一辈子挣那么几个钱,都用来买一个
小小的房子。谁不喜欢把自己的安乐窝经营成一块不受外面污染的“干净土”呢?
所以我相信,鞋套在中国慢慢流行,有其客观的合理性。倒是孙先生这样一天到晚
坐在汽车里的人,可以不用鞋套。
孙先生是个草根社会来的人。当初我读他的事迹落泪,就是因为他身上的草根品德。
希望孙先生对原来的本性好好看护。要知道,中国并不缺一个吹嘘自己皮鞋底下是
多么不沾灰的暴发户。中国缺的是许许多多满脚泥土的孙大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