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小见大

(2022-10-09 16:52:59)
分类: 评头论足

大人和小孩其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不同的是,前者出现了问题可以批评教育,后者只能自己妥协。最近越发觉得“三岁看老”很有道理,有些大人其实连小学的习惯都没有完全养成,这里也包括小学老师。试举以下几例:

一、听完整再提问。对于一个稍微复杂的要求,老师或其他说明人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解,像小孩子一样有些大人只能按照自己的思维顺序理解,一旦缺失什么信息,就无法继续。事实上,只要暂时跳过,很快这个重要信息就会得到补全。完成这间稍微复杂的事情后如果还能返回来想一想老师或其他说明人的表述顺序,你会发现确实更加合理。例如,参加一些游乐项目,器具应该怎么穿?用什么姿势跳?遇到问题应该怎么办?教练对这套解说词已经迭代演练了无数遍,应该非常合理了。可就是有些人非要想到就问,说了又不停。他们是储存方式似乎只能是提问-回答,就像先挖坑再填土。若先给你一些土再挖坑,或填土时有一个坑跳过了,就不会了。本质上是以自我为中心,缺少跟着“老师走”的思维方式。

二、想明白再动手。学习勤奋的同学拿到题往往就开始演算,一时间题目被圈圈画画,草稿纸丰富多彩——很认真努力的样子。而学霸往往会手持试卷注视一会儿——在外人看来似乎走神了,其实是在心里演算着流程,勤奋同学那些在草稿纸上错误的步骤都在学霸心里快速一一否定,唯有正确方法或难以心算的方法才会落于指尖。有些大人也是如此,比如安装,也不看说明书,也不停他人劝,根据自己的判断开始安装,捣鼓了半天,有时终于完成,有时却因为一个疏忽造成了永久破坏而近乎报废。

三、看看别人。有些需要一个一个排队的事,队伍很长,大家都希望能快一点,很多时候慢来自于在别人“做”的时候没有观察学习。比如排队做核酸,第一次做都没有经验,不知道流程,应该先出示什么,什么时候摘下口罩。最好的办法就是等快轮到你了,看看前面的人是怎么做到的。我们便知道,应该提前准备核酸码,调亮屏幕,提前准备摘下口罩。可队伍里总有些人临到他了才手忙脚乱的打开手机,又偏偏这类人的手机容易卡顿,操作不熟练,耽误了很多时间。

四、视野小,看“阳眼”,不能一心二用。还是常见于排队的故事,零散的时间现代人总是要利用的,看看“阳眼”是不错的选择,但另一只眼睛也要时刻关心队伍的进程,经常看到有人看着看着队伍前进了他不走,被后面人催又发生矛盾。

五、易冲动,主次不分。小孩子一天的好心情往往会被一件小事扎破,大人也是,有时一定要争个对错,却忘了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开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