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天翔龙邵
天翔龙邵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085
  • 关注人气: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分类: 所见所闻

托太太的福,有幸体验一次市中心的高档餐厅。这份不一样的体验,从下地铁那一刻便开始了。

豪车随处可见,高楼鳞次栉比,街道两旁高档的商店陈列着标注夸张价格的商品,许多衣着亮丽时髦的年轻人穿行其间。大约很大一部分真的是趁年轻好好呈现一番。另一边,外面小哥穿梭其间,一扇边门与一位制服笔挺的小哥交接,下一秒后者带着职业的微笑迎上前拉引导我用餐。

餐食其实一般,价格大约贵在各处细致入微,从装修到服务,无可挑剔。摆盘、风景、布置确实很适合拍照。吃完、抹嘴、走人,地铁开向郊区,年轻时髦逐渐远离,也逐渐回归正常。有点好奇谁回来这里用餐?达官贵族、商务洽谈、小资、情侣……经济再怎么糟糕,大约总有人能“出淤泥而不染”。这就是魔都!

阅读    收藏 
(2025-08-28 19:34)
分类: 小故事

高中的自习课非常安静,大家都在低头学习,数学王老师也在讲台上做自己的事。看似都很认真但真正专注的没几个。他人的突然进入一下子掀开了彩子的玄布。

王老师被撑在讲台上的纤纤素手打断了思路,抬头一看,原来是新来的小师妹张老师笑颜如花。王老师余光瞥见学生们也纷纷抬起头,嘘声笑声从几个调皮的孩子口中传出。王老师狠狠的瞪了一眼,他们才又低下头去。没人注意到最后排的一位同学始终没有抬头,笔下行云流水。

王老师复用眼神询问师妹,师妹坏笑着说:“问师哥借个人,有个数学竞赛。”王老师原以为昨天自己请假让师妹代课出了什么岔子,听言才放下心来。大方的说道:“随便挑!”“只要别是他……”后半句说得极轻,想来不会那么凑巧。师妹笑得更开心了,在王老师肩上拍了一下,王老师被吓得一惊,也朝张老师的视线方向看去。张老师说:“最后排那个穿条纹衫的小伙子你上来一下。”王老师提高一个八度说:“你别上来,坐好。”

同学们本就无心自习,更是被这一幕激起了好奇心。但也只有最靠近讲台的两位听到了后面的对话。

王老师低声说:“这个人不行!这是校长钦点的,要参加物理竞赛的,我校零的突破全指望他了。若分散了精力,没你好果子吃。其他人你再看看,随便挑。”张老师摇摇头,马尾辫一甩一甩,低头言语了几句,嘟起嘴走了。

自习课结束前王老师踱到后排那条纹同学身边问道:“昨天张老师的课上,你笑什么?”

条纹同学答:“张老师几乎用了一整块黑板证明这道题。”

 “张老师是照顾到大多数同学,步骤写得细了些。”

 “我不是笑这个,是我想到一个绝妙的证明,黑板所剩那点刚好写得下。”

王老师顿了顿,又问:“你就是怎么暴露的?” 一旁同桌忍不住插话:“他是最快坐直的。”

王老师沉默片刻,最后只说:“以后这类时候,你不妨多想一想。”

“这么简单的题有什么好多想的?”

“你就去思考,这么简单的题为什么别人要想那么久?”

他愣了一下,随即点头陷入沉思:“嗯,这个问题蛮难的,我要好好想想……”

阅读    收藏 
(2025-08-22 09:15)
分类: 小怪杂谈

     说几件小观察:

1.         办公室数学老师说了一句“三角形三条高不一定共点。”

2.         某位同事总结水费:隔一个月缴一次,煤气和电费一样都是每月都缴。

3.         另一位同事说,我不知道我备了这颗才知道水费包含排水费。

4.         又一同事说,阶梯电价的谷价是在晚上九点开始。

5.         发了一笔饭钱,180元,一位同事看着动账消息发笑。

我的第一想法:

1.         三角形很多线都共点,这是基本的初中数学知识。哈哈,小学数学老师初中数学基本知识有忙点。

2.         我知道煤气和水费都是隔月缴,正好错开。我早就知道阶梯电价的时间和价格,也知道水费的组成和价格,还知道煤气的情况。他们年纪比我大,竟然不知道。

3.         我早就总结了发钱的规律,金额和到账日都在意料之中。他们工龄比我长,活的好糊涂。

但很快,我又产生的第二想法:

1.         小学数学老师重要的是数学知识吗?小学老师初中知识出现口误很正常啊,相反我这个小学非数学老师谙熟初中数学,却是逾距了。更重要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学生思维方式的理解。而这些,同事们一种在精进,而我却视而不见。

2.         水电煤的小知识重要吗?揭示app都会有提醒,或者索性自动缴费。我们应该把宝贵的记忆力用在更重要的事上,卖弄这些知识就像炫耀回字的四种写法。

3.         经济匮乏的人才研究省钱秘笈,峰谷分界点搞错的人对小钱不在意。同样的,记录小钱的发放也是浪费精力。这份笑是笑这笔钱是鸡肋吧,或许远低于每日消费。或许放在账上好几个月都不动它。而我一到账就马上转走。也是一种匮乏

     抓大而放小,看到他人放弃小的,是因为他们抓住了大的。而我却无视大的,该耻笑的人是我。

阅读    收藏 
分类: 小故事

春秋五霸之外,尚有无数如蝼蚁般的小国,在礼乐尚未崩解的角落里艰难求生。

娄国太子恃强骄纵。一日,其父娄侯外出,太子竟觊觎邻国弈国一座边陲小城,悍然遣使送去战书。弈国弱小,兵微将寡,断难抗衡娄国铁骑。然举国上下,无一人言降。弈侯亲披甲胄,与士卒同甘共苦,昼夜操练,布阵严防,誓以血肉卫疆土。

未几,又一封战书至。原来娄太子听闻弈国以“弈”为名,举国皆好棋道,忽生促狭之念:改刀兵为纹枰,由弈国太子与娄国遣来的棋道高手一决胜负。若弈国胜或和,娄国退兵;若弈国负,则献城。此乃兵不血刃的羞辱,然弱国无外交,弈国别无选择。众将士默默卸下甲胄,千斤重担,尽压于弈国太子一人之肩。

决战之期仅余七日。弈侯忧心如焚,遍寻高人。终得一白发老者,其眉长垂,几覆双目。老者与太子对弈十五合,便拊掌叹息:“殿下棋力,于凡俗中已是翘楚,然较之真正国手,犹隔天堑,欲求和局,难如登天。”朝堂之上,绝望如寒冰蔓延。良久,老者复又开口,声如金铁:“然,为国之尊严,当战!纵败,亦不失气节!”众人闻之,无不攥紧拳头,眼中擎泪。

决战之日,两国交界处高台耸峙。擂台上,红旗黑帜猎猎作响,两侧卫兵红黑分明,壁垒森严。弈国太子束发高冠,额缠赤绫,一丝不苟,玄衣整肃,目光如炬。他拾级而上,步履沉稳,仿佛每一步都踏过弈国百年沧桑。反观娄国高手,直至时辰将届,方姗姗而来。一身粗布蓝衫,眼神游移,不住搓手,全无高手风范。“莫非是惑敌之计?”太子心念电转,旋即凝神,“罢了,唯全力一搏!”

太子方欲猜先,那蓝衫高手忽躬身作揖:“太子尊贵,理当先行。”竟将盛有帅棋推向太子。太子深知实力悬殊,亦不推辞,默然布阵。其落子凝重,棋子似有千钧;反观高手,信手拈来,举重若轻。布子毕,太子微微颔首,高手却行九十度深躬大礼。纹枰对坐,烽烟骤起。

太子依循平生所习,布下根基扎实之阵。高手应手,皆是谱中寻常招法,毫无奇诡。这与老者所析截然不同——职业对弈业余,本应剑走偏锋,设陷诱敌,纵使对手未入彀,亦不过略损。太子心中疑窦丛生,然棋局已开,不容分神。十五合匆匆而过,双方皆未脱谱,而棋谱至此,戛然而止。余下之路,需太子自行披荆斩棘。太子落子渐缓,沉思愈深;高手依旧闲庭信步,数息一着,甚至东张西望,案头一盘时令鲜果,竟已见底。太子却只饮了几口清水。他谨记老者箴言:不计前尘,每落一子,皆须重审乾坤。棋入中盘,太子竟仍握持一先之利,未曾失落,却也未能拓开局面。弈国众人悬着的心,稍得喘息——此情此景,已远超绝望之时的奢望。

太子凝神屏息,头颅几乎探过楚河汉界,面庞憋得通红。高手则斜倚椅背,仅从缝隙间觑视棋局,目光更多流连于侍从端来的新果之上。此局不限时,太子苦思良久,甚至离席更衣,方慎之又慎地落下一子。然所谓“长考出臭棋”,此着甫一落下,那正将葡萄送入口中的高手动作骤然僵住!太子抬眼,高手亦抬眼,四目相投,旋即齐齐钉在棋盘那致命一着之上。高手,第一次陷入长考。

此时,且容时光倒流七日。

娄侯归国,惊闻太子擅启边衅,欺凌弱小邻邦,勃然大怒。太子遭严词斥责,鞭笞加身。“恃强凌弱,君子所耻!小国林立,唯有唇齿相依,方能共御外侮!‘唇亡齿寒’之理,汝竟懵然无知?”太子伏地请罪。然战书已发,驷马难追,如何收场?娄侯忧心如焚。

此时,一素衣文士趋前拜道:“君上息怒。不若改战为弈,再寻一高手,于棋局之上‘巧妙’败阵。如此,两国颜面皆可保全。”娄侯眼中精光一闪:“妙计!然闻弈国太子棋力不俗,要输得不落痕迹,岂非比赢棋更难?”素衣从容道:“小人自幼浸淫弈道,曾与诸国高手切磋,胜负参半。此任,小人愿往,必不负所托!”娄侯颔首,转身又是一鞭狠狠抽在太子臀上,“啪”声脆响伴着一声痛呼,如同双重授命。

素衣高手悄然潜入弈国(因筹备棋擂,宫禁稍弛),乔装混入弈侯府邸。当白发老者为太子复盘指点时,素衣高手便假作奉果侍从,立于一旁,将太子棋路、习惯、乃至细微神情,尽收眼底。

再回棋枰烽烟。

太子那步臭棋,终是暴露了极限。能支撑至此已是超常发挥。如何应对?素衣高手陷入沉思。他抬眼,见太子面色惨白,唇干欲裂却滴水不沾,口中无声嗫嚅,手指在案下下意识比划。高手心中豁然:“原来此处,竟是太子盲点!”他心念电转,将计就计,亦压低声音,似在喃喃自语:“我若落子于此,他必应此处,我再占此位……咦?”他佯作迟疑,拈起棋子又放下,“不妙!他似藏有一步回马妙手!太子好深的心机,险些着了道儿……”言罢,他落下一着平平无奇的守招,脸上挤出几分“识破奸计”的得意。此着,正完美错过了逆转乾坤的良机!弈国众人连同太子那颗高悬的心,终于重重落下。

棋局复归平淡,又行数十合,盘面已无波澜。素衣高手伸手道:“太子殿下棋力精深,此局和矣?”太子如释重负,伸手相握。两手交握刹那,太子紧绷的弦骤然断裂,身体一晃,竟虚脱般向后倒去,幸得左右随从慌忙搀住。这一场关乎国运的弈战,终以和局告终。临别,弈国随从对素衣高手拱手:“先生辛苦,案上鲜果,若不嫌弃,请带回享用。太子殿下这份,也一并奉上。”走下高台,白发老者先扶住太子,拍了拍他颤抖的肩膀,又紧走几步追上素衣高手,二人目光交汇,无声颔首,一切尽在不言中。

娄国依约撤军,更将先前侵占弈国的一座边城归还。两国之间这段“化干戈为玉帛,以棋道定乾坤”的佳话,遂在诸小国间悄然流传。

 

阅读    收藏 
(2025-08-09 16:55)
分类: 小故事

老王和老张从同学到同事,又因单位分房成了邻居。如今,他们的孩子小王和小张,也肩并肩站在了小学门口。

清晨八点,小王穿着簇新却略显宽大的校服,瘦小的脊背挺得笔直,书包可爱,眼神里满是憧憬。一旁高瘦的老王牵着他的手,满怀期许。不一会儿,小张圆滚滚的身影在催促声中冲下楼,同样富态的老张单肩挂着卡通书包,另一手攥着卡通水壶紧随其后。老张抻了抻儿子身上有点紧绷的校服,嘀咕:“你妈这尺寸……唉,水壶落家了!”又麻利地抹掉小张嘴角的油渍,上下打量一番,才满意地对老王吆喝:“快走快走!”

小学很近,出小区过条马路就到。距开门还有几分钟,校门口早已水泄不通:叽叽喳喳的新生、翘首的家长、挤挨的车辆,喧闹一片。保安一声提醒,大门开启。孩子们如潮水般涌入,有的雀跃,有的还在家长怀里抹泪。小张和小王手牵手,勇敢地大步向前,只在拐角处回头挥了挥手。“记得喝水!你妈嘱咐的!”老王最后喊道。老张拍拍他肩膀:“上班还早,慢慢回。”

工作不忙,两人手脚麻利,互相搭手,竟提前收了工。见领导不在,老张一个眼神,老王默契点头。赶到校门口,人潮比早上更甚,只剩花坛边还有点空隙。老王视力好,踮脚张望:“站高点,看得清!我帮你瞅着。”

人流涌动,保安提前打开大门。家长们又向前涌去,花坛边稍空,老张肥胖的身躯才得以舒展。喇叭声嗡嗡作响,淹没在家长们此起彼伏的呼喊里。老王眼尖:“看,按班级顺序放呢!举班牌,老师带队,整整齐齐!根本不用往前挤。”老张眯着眼,只看到一片统一校服的小“土豆”,分辨艰难,有些焦躁。“嘿,看见我儿子了!喏,最显眼那个高个儿!下一个班就是你儿子,别急。”老王指点着。老张终于在人缝里锁定目标,心才落地。人群渐散,校门口重归通畅宁静。

两对父子牵着手回家。老王指着路边一根电线杆对小王说:“下次咱在这儿等,瞧这杆子,红白条纹的反光板,好认!”他瞥见儿子臂上一个盾形徽章:“这啥?”“老师给的,”小王挺起胸,“管纪律的。他们为啥管不住自己呢?”老张也翻看着小张的双手,只发现领口沾了点菜汁,眼神询问。小张有点委屈:“老师没给我。”

单位分的老房子不大,公共厨房却宽敞明亮。两家孩子就在这里共用一张小桌做作业。一年级多是口头功课,锅碗瓢盆的“交响乐”成了背景音。小王坐姿端正,双手捧书,朗读清脆专注。小张歪在椅子里,支着脑袋,书本斜立桌上,念得忽高忽低,自己倒先乐了。

作业刚好在饭香弥漫时结束。书本收起,摆上热气腾腾的菜肴。小张小王迫不及待地分享着一天的见闻:盾牌徽章的“权力”、没有徽章的小小失落、新认识的朋友、有趣的老师……老王老张听着,不时交换一个心领神会的眼神,那眼神里,有对孩子成长的欣慰,也有对自己当年懵懂时光的遥远追忆。窗外暮色四合,窗内灯光温暖,两家人围坐一起,饭菜的香气和孩子的笑语交织升腾。

阅读    收藏 
分类: 评头论足

很多人买贵的东西,不是看重性能或品质,而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特别是经济不够发达地区。比如宁愿不买车也不能买一辆买菜车回去,要被人笑话。所以有时候打肿脸租一辆豪车回乡。类似的,还有买苹果产品,买了MacBook却装windows,因为不会用iOS。这样的现象短视频更甚,各个豪车豪宅奢侈品,手机基本都是iPhone,他们真的都很有钱么?我看未必。一定要表现出富有的样子。

这背后反而是一种匮乏。很多人会背奢侈品的包,据说要区分是否真正富裕很容易。假装富裕者会青睐logo很大很多的款式,而真正的喜欢品牌的品质、风格、审美的,往往会挑选没有logo的,也更贵。他们不用靠奢侈品彰显什么,奢侈品品牌也更愿意卖给他们。相反,前者需要配货,各种被嫌弃。

真正的有钱人不会披金戴银,真正有学识的人不会舞文弄墨,真正霸气的人反而表现的懦弱谦卑。表现什么就是缺少什么。像一只百灵鸟,总是炫耀他的歌喉。真正的雄鹰惜音如今。他们在害怕什么,害怕没钱、没才华、没实力,会被看不起,会被欺凌。这是熟人社会的经验,在经济发达地区是陌生人社会,大家自顾不暇。

那个穿著朴素没有一个logo、没有任何饰品、拿着塑料壳已发黄的廉价手机、骑车来的、角落里沉默寡言的家伙,才让人摸不出深浅。

阅读    收藏 
分类: 所见所闻

    只听到隔壁培训老师的独角戏,“这里商多少?”“四七二十八,所以商七。”“接下来要干嘛?”“是不是应该分母有理化。”我看到了老师的责任,也看到了无奈,有种小马拉大车的艰辛。学生似乎缺乏动力,假期人家在玩我为什么要来做这些题?他们不能理解弯道超车,他们看不到未来的收益,只看到眼前的吃亏。他们不会提高分子,只会降低分母来减少损失率。他们期待下课,可以打一会儿游戏。那些糟糕的学生当然不是智商不行,是方法不对,是态度不佳,更是意志力不足。而优秀的学生,只是早起吃到了甜头,在正反馈的作用下愈行愈远。强调吃苦是不对的,没人能一直吃苦。要让孩子尝到甜头,但又谈何容易。

阅读    收藏 
(2025-07-30 16:28)
分类: 小怪杂谈

先说消费升级。年岁渐长,小有积蓄,无病无灾,无欲无求。竟也开始消费一些柔性产品,所谓的取悦自己。渐渐懂得有些人为什么会追求时髦,被资本收割。事实上,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安定、和谐,周围没有可怕的捕食者。

想起很多年前看到文章说拒绝透支,注销信用卡,发了工资先定存一笔。不是储蓄等于收入减开销,而是开销等于收入减储蓄。小怪只是觉得奇怪,信用卡有30~40天的免息期,看着很少,但积少成多。透支并不仅仅是消费大于收入,而是合理利用免息期。另外,如果意志力还行,不需要注销信用卡;如果意志力如此之低,注销信用卡又有多大作用?小怪不能理解柔性需求有那么多的诱惑。而最近的一篇文章却大相径庭,说人的财富和欲望刚好相反,借贷低成本的良策。年轻就应该透支,多花了利息一点也不亏,先享受世界,及时犒劳自己。透支是对自己能力的自信,也是一种鞭策。花昨天的钱很稳定,也失去了浪花。

再说消费降级。网上看到很多“节约之道”,但绝大多数小怪原来就是这么做的。原来你们平时那么浪费。出门不带水,不带充电宝,下雨不带伞,去超市不带购物袋,总是点外卖,饭店不打包,路稍远就打车……可见现在的年轻人有多么在意感受。所以小怪多年来践行“节约之道”是得到了多,还是失去的多?我想还是阈值问题吧,相比这些年轻人,小怪的阈值是比较低的,旁人觉得吃苦,自己其实觉得还好。而他们,阈值较高,消费降级,还是有些阵痛的。

时代变了,从匮乏的世界变成富足的世界,我们的观念也应该发生变化,而很多人却难以改变。

阅读    收藏 
(2025-06-29 16:35)
分类: 小故事

傍晚时分,一栋两层小楼在明黄色的路灯下显得格外静谧。门口的大叔刚支好躺椅,摇起蒲扇,享受夏夜的清风。一位活泼少女捧着书本停留在门前左顾右看:“请问xxx家是在这里吗?大叔回答:找我儿子啊,从这个楼梯上去。俏皮的马尾辫随着“噔噔噔”的上楼声又摇摆起来。“阿姨好!我是xxx的同学,来找他问作业。母亲刚洗好碗微笑着一边擦手一边指了指房门。少年刚做好作业,门虚掩着,少女小心的探头张望,然后轻轻带上房门。

许久少女都没有出来,儿子的房里也十分安静。母亲端着一盘水果走进来,只见温暖的灯光下两颗年轻的头颅靠得很近。儿子看着题目,眼睛里有光;女孩看着男孩,眼睛里有光。不多时,女孩轻盈的走下楼,大叔微眯着眼,方法看到翩翩起舞的蝴蝶。

大叔刚要睡去,又被一阵有力的脚步声吵醒。揉了揉眼,面前站着位高挑的少女,同样捧着书,眼神锐利地扫视:“请问xxx家是在这里吗? 大叔回答:又是找我儿子啊,从这个楼梯上去。“为什么说‘又’?”容不得大叔回答,少女便“咚咚咚“上了楼。“阿姨,xxx是住这儿吧,我来问个题。母亲正收拾“残局”,指了指方向。少女径直拉开房门,目光扫过室内,随即精准地坐在书桌旁一张闲置的小凳子上。刚坐下,她便察觉到凳面残留的微温,眼神又扫过桌边——那里,另一把椅子显得多余而突兀。这一切,都没逃过母亲悄然探询的目光。母亲探出阳台对大叔喊到:“你去买点水果。”

见水果又端进房间,儿子说:“我吃不下了。”母亲嗔怪说:“又不是给你吃的。”温暖的灯光下,儿子看着别处,眼里有不耐烦;女孩看着题目,眼里有不理解。“你好好讲!讲不清楚就是自己也没搞懂。” 激将法干脆利落。儿子叹了口气,扯过一张草稿纸,笔尖刷刷作响。少女的头,这才凑近了些。姑娘临走时,大叔看到书本里一张折叠的纸片露出一角,那字迹,他认得。阳台上,母亲朝大叔使了个意味深长的眼色。大叔回以嘿嘿的傻笑,那笑容里,几分了然,几分迷糊,像这夏夜粘稠的雾气,难以分明。窗内,隐约传来少年一声低低的抱怨,为这被意外搅扰的悠闲夜晚。窗玻璃上,悄然凝起一层薄薄的水汽。

阅读    收藏 
分类: 小怪杂谈

想起一则故事:地铁走廊里琴声悠扬,上班族们行色匆匆,无暇欣赏这位卖艺者的表演。而事实上他是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演出门票总是一抢而空。同样的演出,在不同地方呈现,观众的反应截然不同。所以观众真的懂艺术吗?应该是艺术家造诣更好才有资格在这样规格的艺术殿堂呈现。但反过来可能更符合多数观众的逻辑:在这样的殿堂呈现的艺术都应该造诣很高。类似的还有《富春山居图》的全卷展览,政治意义超越艺术意义吧。后者比前者难懂多了。

相反的,想到“焦尾琴”的故事。不是在舞台上,仅仅在火上烤就被敏锐的琴师发现,这才是真爱。焦尾琴是幸运的。琴师却华才不遇。我们多数人处在两者之间——有点才华,但登不上华丽的舞台;平凡舞台上难有夺目光彩。

最近,一款丑陋的玩偶爆火。它真的值那么多钱吗?人们趋之若鹜并不能代表它有真东西,往往是炒作炒得好。同样的,对一个产品、一件艺术品、一个人来说,好不好,或许总有很多被少数人控制的舆论影响。群体智慧很多时候是愚昧的,滞后的,所以,别太放在心上。

阅读    收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