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随谈

(2022-06-14 16:59:52)

双减背景下学生作业量明显减少,但是在质量上如何评价把关?这是值得大家深思及探究的。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了解学情、完善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作业何以成为负担?小作业何以成了大问题?学校、家长该如何配合,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在制度不变的情况下,管理者应该思考如何将作业的作用发挥得更好。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学情的重要手段,不能假以人手让家长、助教代批,必须由任课教师亲自批改。同时,要提高作业质量,减少重复、机械、枯燥的作业,学校要将作业作为课题,研究设计出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作业。

用量大、质低的总结一些学校在作业布置中存在的问题。“‘量大,很大一部分来自课前预习的作业;质低,主要体现在系统化不够,各科作业相互割裂,部分教师简单留作业,为了作业而作业,起不到查漏补缺、巩固重点难点的作用。

“量大、质低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以学生为本位。根据分析,直接原因是一些教师对作业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它作为教学设计中的重要部分,从而导致作业粗放,不精细、不精准。同时,为了提高成绩,布置大礼包,各种习题册、资料、材料,让学生重复练习。此外,学科之间缺少整合,尽管单科量不大,但六七科加在一起总量很多,再加上课外辅导班的作业,让学生不堪重负。

把作业管理作为提质增效的突破口。

“作业的设置要系统化考量,要对各个学科进行整合,从综合性、育人效果上设置作业。可以将作业分为复习巩固类、拓展延伸类、综合实践类三类,从整体内容和时长上进行统筹设计,防止每科看起来时间都不长、加起来就得几个小时的情况。

“控制总量、提高针对性。”有家长建议:学校教师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尤其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作业,预布置的作业教师要提前做,并不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在实践中增强作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针对不同学生实行分层作业,增强个性化和多元化。比如,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只做基础题型,学习基础中等的学生可以在完成基础题型的基础上挑战有难度的题型,而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直接做有难度的题型。

在提高作业针对性方面,有些地区进行了探索,对初中学段的学科作业、跨学科作业和社会实践类作业进行了精细设计。同时,对不同的作业类型设计了不同的考核方式,社会实践类作业偏重于研究报告、汇报演出等形式,学科作业的设计上也通过单点知识、多点知识等体现练习强度。

“学校层面应把作业管理作为提质增效的突破口,加强作业管理,加强教研,做好学科统筹,系统化给老师支持。要强调作业的规范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统一,减少重复性、机械性作业,杜绝惩罚性作业。

减轻作业负担还需多方合力

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笼中各有多少只鸡和兔?

“这个题是不是很熟悉?我们小学数学常用的经典例题鸡兔同笼,但是这个题是1500多年前的古人编的,现在的城市,有多少孩子见过鸡和兔?专家说我们的作业离生活太远了。

多位专家不约而同提到,应鼓励创新作业形式,作业要贴近学生生活,要有趣,学生才愿意学。

“去年暑期,学校布置的数学作业是让学生计算家里每个月的水电气费,家长提供水电气费的收费单据,带孩子在网上查分段计价的规则,然后让孩子算出家庭的开销,是很好的作业形式。学生家长说,既让孩子学到知识,也让孩子从小就树立起节约意识,这才是学校应该设计的作业。

“在学科素养的观念和新中考、新高考引导下,作业设计一定要把学科视角和学生视角——学生的生活世界和身心发展阶段联系起来,鼓励教师与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加强学科统筹,特别是假期,要鼓励多学科共同设计项目式作业。

在老师们看来,减轻作业负担,除学校层面外,还需多方发力。在区域层面,要坚决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总结经验,建立制度,为解决作业问题提供区域保障。而在教师层面,要切实认识到作业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情诊断因材施教的基础,从而把作业作为重要环节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备课把作业备进去,变粗放作业为精准作业。家长则一定要有定力,在各种广告、信息面前要有鉴别力,千万别再为孩子乱加码,家校多协同沟通,把对孩子的爱和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起来,从小注重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切实把作业量减下来,保证孩子的睡眠和锻炼。

学生作业的总体要求工作原则

()作业题必须经过精选才能布置给学生,题目要贴近学生实际,教师个人要先行收集资料并认真做题,再由备课组集体讨论确定。

()坚持有效性、科学性、层次性和发展性,兼顾自主性开放性和多样性。

()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整体提升学校作业质量,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有关规定,严格落实双减工作要求。

()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性、责任心、创新精神。避免因作业过多或难度过大而出现的敷衍、抄袭等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