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日剧已全部完结,坚持到最后的只有《诈欺游戏》、《我们的教科书》和《料理新鲜人》,《我们的教科书》真是浪费时间,前边辅得如此黑暗悬念,却结了个渣尾,把之前所有的努力全化成空,要黑黑不起来,反倒惹出无数硬伤来,真教人崩溃。夏季档更是一片断壁残垣之相,除了井上由美子的月九故事是原创,其余炒冷饭的炒冷饭,改漫画的改漫画,改小说的改小说,没一部是我看好的。尤其是什么《山女壁女》,让伊东和深田来担纲,这“花瓶开会”也能开出水准来那才叫见了鬼了;不过与之对垒的《间接恋人》也好不到哪儿去,但凡用低级噱头炒作的剧从来没有成功过,好比春季档的《孤独的赌注》着重宣传伊藤英明和长谷川京子的床戏,这部《间接恋人》把宝押在米仓凉子与高冈早纪现实中的三角恋绯闻上,真是太可笑了;剩下什么《花样少男少女》完全是无意义的跟风之作,大约是《花样男子2》的成功让电视台对这类无公害花痴作有了信心;更搞笑的是二宫和也演《贫穷贵公子》,虽说二宫的形象与“贵公子”是完全不搭,不过好歹人家长得还算“楚楚可怜”,夏季大约就只追看这一部娱乐娱乐了;至于什么《LIFE》之类的深夜假黑剧就免了,看了一集便想睡,校园欺负事件的题材滚来滚去就那么些内容,无甚创意;本来推理作倒是我的心水,可是像《侦探学院Q》那样的,光去年一个SP就吓坏我了,所以坚决与之划清界线。
也罢,倒省心了,整个夏天都可以呆在家里吹吹空调,看看老旧电影。现在我就跟这世界脱离似的,人家聊新片聊得起劲的时候,我只得当看新闻。香港回归十周年的文章与电视节目辅天盖地,我只知道香港电影已经死了,陈可辛在电视里也讲:“以后没有什么香港电影和大陆电影之分,都是中国电影。”对的,那就一起死吧,港影这十年就是死亡的十年,一步步走向毁灭,我反正是不忍心写这种悼文。当然,台湾电影死得更快更早,昨天将侯孝贤的《悲情城市》又拿出来温一遍,发觉心境不同,看时感触亦不一样。那些有志向无处报的知识分子,他们的郁闷与辛苦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错位所导致的,更多的是不自觉地自我扼杀。文清一家从上到下的经历都反映出那动乱年代最内里的几个层面,说到底侯孝贤骨子里对“文人”这种动物是又悲悯又冷漠的,辅设了一个消极与热情并交的矛盾局面。你要讲台湾的新生代的导演能这样偏执又厚重的拍电影,几乎是天方夜谭,除了同志电影,现在他们什么都拍不好。如果说港影是凌迟,一片片肉削下来,削到痛毙为止,那么台影就是绞刑,突然将脚下的板抽离,咔嚓一记便断了脖子。
那么就等秋季档的日剧了,中间的空白我打算用小津安二郎和寺山修司来填补,如果可能,还会添上法斯宾德。这几天一直在看美剧《黑道家族》,经典得让人落泪,假如所有黑帮题材都比不过《教父》与《美国往事》的话,那也至少得到《黑》的层次。秋季档的月九是斯文俊秀的福山雅治再次出山,出演类似《古畑任三郎》风格的侦探系列剧,还有宫藤官九郎最新执笔的脚本,反町隆史和竹野内丰听说亦会有新剧推出,秋天果然华丽得让人眼花缭乱。不过最无根据地期待是冬季,听闻一月正值富士台庆,想必台庆大作定是从脚本、阵容到制作都金碧辉煌吧。
近期不少媒体在嘲笑琼瑶的《又见一帘幽梦》中台词可笑,我却想哭。琼瑶其实又何必,她从前那些小说真是经典得很,而且自有融入了她对文学的一些见解,较之后辈们那些整天穿越来穿越去的三流言情要高出不知多少倍。未曾想老了却依旧不甘寂寞,还在反复把从前那些冷饭拿来炒,都炒臭了,那些未看过琼瑶从前作品的,还都当她是白痴小说作家,可悲哪!其实也是的,琼瑶的小说是从《一帘幽梦》开始走下坡路的,她不再悉心于文字的构造,精致的情节描绘,变得粗糙起来,然而也不至于到受众人嘲笑的地步,如今看来,她终将被自己打败。
顺便再八一句,凯特·温丝莱特与莱昂那多终于又合作了,激动得泪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