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工记

(2014-08-15 08:36:01)

阿敏

在这个工业的城市 你和我都用诗歌

感受内心的忧伤 保持理想与美梦

我们习惯了工业时代的荒诞与尖锐

在制品合格纸或报表上倾听黑暗

油腻的诗句有机器的粗糙 在昏暗的

阴影中读书……在句子与词语间虚构

生活之外的场景 诗歌是有毒的鸦片

它包裹幻想 我们在纸片上

记录现实的生活……这些可怜的诗句

又怎能抚慰工业带给我们的伤痛

狭小的空间里 现实与精神双层困窘

“也许不该对现实思考 这样可能会让

自己快乐些”“你们想得太多 所以痛苦”

工友们如此嘲笑我们 我们在QQ对话

你来自湖南 洞庭湖边的乡村 十八岁年纪

打工两年半 初中毕业 大岭山的家具厂

你谈论起爱情 与这个城市的某位诗人

有妇之夫 他某天占去了你的贞操 你说

你要离开这个城市 伤心之城 我们谈论

《诗刊》《星星》 人生 诗歌是我们

唯一的止痛药……是的 对于一些诗人

我又能说些什么 有时我宁愿将自己困在

东坑的五金厂 用孤独来驱逐孤独

在白纸上写内心小声的哭泣 你终就无法

摆脱某个诗人带给你内心的耻辱 去了佛山

要在那里开始“新的生活” 你的QQ有着

黑色的忧郁 现实无非还是黯淡的灰色

不知在下一个工厂 我们的人生会简化成

哪一个标准的动作 “小琼姐 我现在

做推销 电话卡”“我想赚两年钱再写诗”

我离开了那个五金厂 过着漂泊的生活

你时常会在我QQ留言 时间越来越长

或者去长三角 回了湖南……终于

有一天 你消失在我的QQ中 

这就是我们的命运 偶然相遇又各自离开

再次知道你 偶然在网络上 电话卡 传销

非法获利数百万 骗子 一千多人上当

我在网络上搜索这位二十三岁的朋友

某市首例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主角

判刑三年 我找出你曾经那些诗句

我不知道 对于你或我又有什么意义

 

阿敏的故事

2010年初的某天,我在网上乱逛,发现一个帖子,觉得里面的人物与我相识的阿敏相同,都是湖南某市人。因为生活漂泊不定,我有很多像阿敏这样的朋友,热爱文学,有自己的追求,在铁架床上、餐厅的桌子写着拙嫩的文字,我自己也是这其中的一员,对这群人,我有着本能的情感。我曾有一个QQ,加了很多这样的朋友,我们通过QQ聊天,然后相互交换自己的诗歌,很可惜,这个QQ在08年被人盗了,这其中的朋友很多便永远消逝了,阿敏是其中的一个。我在网上看到那个消息时,我第一感觉里面所说的便是阿敏。因为QQ丢失前,我与阿敏有过几次网上聊天,我感觉她开始在做传销,一直以来,我把她当妹妹看待,没有想到她会变成网上传的那样,于是,我在网络上开始搜索有关这条信息的情况,很不幸,网上所说的那个人真的是我认识的阿敏,有数百万案值。我觉得心里闷得慌,想起这些年与她的交往,心中一阵悲伤。于是写下这首诗歌。写完后,我给朋友吴季阅读,他说,难道是X敏,肯定是X敏,是的,我这样回答他。吴季叹了一口气,说了一声真可悲。阿敏曾经跟吴季他们很熟,在工人诗歌联盟论坛很活跃。吴季曾把阿敏的三首诗改成歌曲,在QQ上,吴季兄把他改编阿敏的《那一年的春天》、《回到从前》歌曲传给我,在网上听着《回到从前》,我有一种恍然隔世的感觉,为阿敏,也为自己,为无数像阿敏这样的人。

写这首诗之前,东莞诗人汪洋在QQ给我留言,问我是否知道东莞另一位在工厂打工的男性诗人石建强的联系方式。这位男诗人我相当熟悉,我们在02年左右就认识了,那时我在反应打工生活的杂志《嘉应文学》、《创业者》、《侨乡文艺》等发表了一些诗歌,诗歌的后面,一般会留下通讯地址。我收到很多打工朋友信件,他们写信告诉我他们的人生故事,也有很多相同爱好者,比如现在的朋友池沫树、蓝紫等人都是那时通过信件认识,包括以后对我写作有影响的打工诗人张守刚等人。汪洋问我的这位诗人,是我首批认识的在工厂写诗的朋友之一,那时,他在东莞大朗镇的街道上摆地摊,卖旧杂志,一块或者两块一本,在01、02、03年,那时候,手机网络在打工者群体中还不普遍,工作之余,大家一般选择阅读书籍或者逛街,我是地摊杂志的常客。石建强在大朗镇生活,我在东坑镇生活,许强在常平镇打工,三个镇相邻。直到06年左右,我离开东坑镇,跟石建强都有联系。我在《打工一个沧桑的词》中曾提到我认识的几个打工诗人,其中包括与我通信较多的石建强。后来,我知道他去了东莞文联的《南飞燕》杂志做发行员,一份比在工厂打工更艰难的工作,没多久,他选择了离开。再后来,我去了广州,他也不知所踪。我的电话里存了他的电话,但现在这个电话却不通了,连同他的人,好像消失了一样。汪洋在我QQ如此留言“汪小姐,请问您们是否有打工诗人:石建强的联系方法,他已经两年没有和家里人联系了,只知道他在东莞之前有诗发表,手机也打不通,家里人现在也没有办法找到他,他爸爸已经去世了,她妈妈年龄大了,故我们现在也只有求助您这个圈子内的人,我看到在您的博客中提到石建强在卖书,我想应该就是他,他之前讲过在东莞卖书和杂志社,学校做保安等工作,石建强是陕西洋县人,麻烦您们了,帮我们找一下这个人。”这份留言是别人留给汪洋的,汪洋转留我,还有东莞海平面诗刊QQ群,那里有很多在东莞打工的诗歌写作者。当我看到汪洋留给我的信息,我想起与石建强交往的点点滴滴,然后想起阿敏,想起还有很多还在工厂坚持写作的工友们。

一直以来,别人把我当作写作改变命运的典型,我从内心上拒绝做这样的典型,我知道,在类同我这样改变命运的典型背后,有无数个阿敏、石建强们,这使我心存恐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女工记
后一篇:女工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