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
(2020-09-23 10:53:21)
标签:
花如掌灯散文 |
分类: 雨是水尘埃(杂记) |
秋雨细细碎碎,青山雾霭,一阵阵凉意。为人在世的意思全有了。有时候会很旷远地想,想一些来龙去脉。
中国人的传统是追溯到十八代,十八代以上隐在迷失里,不知道是谁定的规矩。祖宗肯定是有的,曲曲折折地有,一直有,是可以追根问底到最后的。十八代的意思是指亲,十八代以上可以不亲,可以直呼其名,可以不供养,十八代以上的祖宗是大家的,公共所有。
十八代大约四百年,渗了十八次水,稀释了十八次,祖宗的血脉所剩无几,再远推就是一抹念想,再远推就是一个姓氏。五代同堂的老人,对玄曾是不亲的,曾孙是他的八分之一,亲不起来。奇怪的是老人最亲是孙,孙是四分之一,按理应当是二分之一的儿女,但儿女大多是冤家,养儿女就是打一样的岁月。尤其从前,一窝七八个,送掉卖掉的都有。
这世上一定有但谁也没见的东西是祖宗。有朋友与我谈论鬼,他没见过鬼,所以决不认可鬼的存在。谁也没见过就是没有。那你祖宗也没见过,祖宗也没有,祖宗没有光你有?你天上下的雨呀,这么凭空?
井里打水,水桶拉上滉出来的水滴滴答答,这滴滴答答响着的水是有名字的,古人叫做“没有根”,没有根是一味药,治什么的忘了。
族里编族谱,前几年与几个族侄去余姚方家河村寻祖,一个古村,祖堂前一雌一雄两棵银杏七百年。我们祖上四百年前从方家河头迁来海岛,刚好十八代多一点,搬来的先祖叫方元龙,至今元龙先生的后代大约三千余人,我是其中之一。大沙方家聚族而居,一个村庄都是一个人的后代,也是奇观。“春明睿智熙,彝伦照穆如”这是姓氏排行,我只记得这二句,一代一个字,我伦字辈。
元龙太公共生六子,我们第四房,我们这一支估计经常讨不着老婆,结婚比较晚,四百年间恰好十八代。族里有如字辈的要叫我太公,他们是二十二代,说明是旺支,每代结婚都很早,这就排行用得快。就如一条溪流,他们的水流得急,我们的流得缓,我们落后了。小时候一个比我年长许多的老头叫我太公,我会非常惊讶并且难为情。
余姚方家河头的方家八百年不散,一色姓方,有八千余人,古村依山傍水,保留完好,被宁波市政府定为千年古村。古村旁边是新村,家家都做电焊条,占全国百分之七十电焊条产量,村子相当富庶。村里还有完整祖堂,还有族长。我们去时,族长大开祖堂,杀猪宰鹅在祖堂开宴席,舟山的子孙来上香了。
八百年前的先祖想得很久远,他为后代制定姓氏排行至今还未用完,还制了一首义门诗,凡流落的后代寻祖来余姚能背出这首诗的,方家族里要一宿二餐加路费。这首诗我家也有,我父亲用铅笔写在一张白纸上,现在不知藏哪去了。
八百年里唯一用这首义门诗去余姚接头的人只有一个,是族兄方伦新。族兄伦新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就被打成右派,他居然决定逃走,那时天罗地网逃无可逃,他过海到宁波,就去余姚背诗去了。凭着八百年前的族中暗号,伦新兄居然真的被方家河头收留,不是一宿二餐,而是好多年,一直到文革结束。
从此余姚方家与大沙方家一直亲戚一样走动,后来方家河村从余姚划到慈溪,还是一直走动。八百年前祖宗的名讳已不可考,但姓氏在,银杏树在,那首义门诗也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