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如何看“放开存款利率上限”
各国利率市场化的完成均以存款利率上限放开为标志。存款利率作为资金价格是面向大众吸收存款的价格手段,如果在条件不具备情况下,主要是市场不成熟不完善情况下,比如:整个市场处于资金过度紧缺,信贷处于买方市场等,那么,贸然放开存款利率可能出现恶性竞争的市场风险,最终将导致发生支付风险,损害存款人利益。
我国利率市场化这几年有所推进,贷款利率已经处于半市场化状态,而存款利率政策管制也在去年终于破冰。2012年6月7日,央行调整利率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即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使得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迈出了重要一步。继续扩大存款利率上浮区间,直至最终放开上浮限制,是我国彻底完成利率市场化的标志,也是利率市场化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不过从去年放开利率浮动区间看,以一年期利率为例,一开始只是中小银行浮动到顶,而各大行按照调整后的基准利率执行,但是,不久各大行也都跟进上浮到顶。这说明在一年期以下存款的竞争还是激烈的。从一年期以上存款利率看,大型银行基本都执行基准利率。可见,存款利率上浮对长期存款影响不是很大。但必须看到,浮动比例过低,而且长期基准利率本来就较高也是原因之一。
从整个市场的资金价格来看,虽然存款利率上限限制严格,但是,各家银行都在通过推出理财产品等吸收存款,实际上绕开了存款利率过低状况,实际市场价格要比现行存款利率高许多。另一个方面,信托产品、证券期货产品、基金产品等吸收社会资金价格远远高于存款利率。同时,民间借贷利率包括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暗地里募集资金成本都高于现行存款基准利率几倍。2012年1-11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4.1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60万亿元,其中银行贷款以外的融资比例下降到50%左右,说明接近50%的社会融资的资金来源都是通过非存款方式实现的。这说明整个社会融资环境的大变化,已经在倒逼存款利率市场化。因此,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应该加快,利率政策应该适应和跟上整个社会融资环境的变化。
存款利率市场化应该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必须防止出现资金价格大战。从月底、季底和年底的揽储大战中足以窥见一旦放开存款利率出现利率大战的可能性不是没有。极有可能使得一些网点少的小型银行出现挤兑风险,甚至最终关门倒闭,使得存款人利益受到损害。关键在于强化国有大型银行对利率的引领作用,强化国有大行内部核算意识,效益意识。
其次,防止放开存款利率后抬高社会融资成本,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利率放开后,相互恶性竞争必然导致存款利率成本大幅度提高,从而使得贷款利率随之提高,这将大大增加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甚至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发展。
最后,存款利率市场化迫切要求填补存款保险制度这个空白。尽快推出功能完善、权责统一、运行有效的存款保险制度,有效应对存款利率进一步放开后可能出现的市场动荡,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保护存款人利益。
新闻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01/07/c_1241964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