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提高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需慎重
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城镇居民医保相关举措,2010居民医保年度基金累计缺口1.32亿元,全部由政府财政补贴。下一步,参保人也应适当提高个人筹资标准。
财政兜底缺口,提高财政补贴标准,天经地义,热烈欢迎。但是,贸然提高参保人员缴费标准却很值得商榷,从时机选择上也应慎重。说到底,提高个人筹资标准是让百姓尽可能多地掏腰包,从而推卸财政应该肩负的包括医保在内的社保责任。不可否认,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全面到来,养老资金、医保资金的使用将会大幅度增加,而缴纳资金的人员规模将会相应减少,社保资金包括医保资金缺口将会越来越大。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但是,现阶段应该用怎样的思路去解决,却很值得玩味。
先要分析社保包括医保缺口是百姓缴费不足,还是财政没有担负起相应责任?从百姓负担来说,根据国家规定,目前中国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公积金职工个人缴费分别比例为8%、2.19%、0.5%、0、0、12%,单位和个人交纳的社保和公积金占工资的比例之和达67%以上。无论算不算公积金,社保缴费和全部缴费比例都是全球最高的。
从财政对社保包括医保负担来说,虽然财政对医保投入不断增加,但是,医保投入占财政投入的比例,多少年一直维持在百分之几的个位数,广州也基本是这个水平。而欧美国家虽然模式不同,但财政都是最终兜底的。像英国财政负责医疗保险资金来源的80%以上,百姓负担资金寥寥无几。美国虽然是商业医疗保险模式,但却出现了严重两极分化,奥巴马政府竭力推行的新医保法案就是解决这一问题,但最终还是要依靠财政税收。加拿大实行的全民医保模式,政府直接举办医疗保险事业,老百姓纳税,政府收税后拨款给公立医院,医院直接向居民提供免费或低价收费服务。
我们却不是想方设法向财政要欠账,而是盯着百姓腰包,增加民众缴费负担。而财政资金说到底是百姓的纳税来源,财政资金用于医保、填充医保窟窿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也体现了财政资金来源于百姓、用之于百姓的本质属性。
当然,即使动议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有其一定道理,但时机选择必须恰当。在本身职工缴费、居民缴费和企业缴费负担不轻,而且保增长要求给百姓给企业减负、提振消费、拉动经济的关键时期,不宜增加百姓经济负担。这种过重负担,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变相打压消费,加重企业负担,影响启动内需,阻碍经济复苏,直至影响到稳增长大计。
更不必要向市民、舆论耍花枪,采取缓兵之计,糊弄百姓。比如:在去年7月20日,广州市人社局拟提高医保个人缴费标准而征求民意,由于舆论反应强烈而不了了之。今天却“冷饭新炒”,又将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动议提出来。这种“顽固不化”非要掏百姓腰包不可的做法令人费解。也许广州参保人员缴费标准低于上海等城市,但这不能说明广州参保人员缴费低、负担轻,而只能说明上海等城市职工缴费过高。
一定要转换思路,将解决医保资金缺口的出路重点放在财政资金上,增大财政资金投入医保力度,向财政索要历年医保欠账。同时,政府应该切实把高医药医疗费用降下来,既减轻了百姓医疗负担,又缩小了医保资金缺口,一举两得,一策双赢。再者,政府部门首先做的应该是就如何提供更高的保障水平做出承诺,然后才是确定如何提高缴费水平。
新闻链接:
http://news.sina.com.cn/c/2013-01-08/0820259819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