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正庆为何批“证监会管理不力”

(2013-01-14 10:43:30)
标签:

财经

周正庆为何批“证监会管理不力”

1月6日,证监会前主席周正庆在中国投资者大会上批评现在的证监会管理不力,他说,看现在的结果股市十年没涨,无论做再多工作,结果都是说明没有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客观地说,郭树清担任主席的这届证监会是出台监管政策最多、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最大的一届证监会。从上任伊始的提高上市公司分红比例,到完善退市制度,再到打击内幕交易,再到致力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等都做了大量工作。然而,这些制度建设和治市措施的根本性利好却没能反映到股市上。

笔者始终不同意将监管部门的监管效果与股市涨落挂钩。只要监管制度和政策完善,打击内幕交易力度大,真正负起监管责任,把一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市场平台提供给投资者,把优质上市企业提供给投资者,负起投资对象信息公开、透明、财务数据真实准确的监管责任,那么,投资者如何投资?投资多少?成功与失败?自己应该完全负起责任;股市涨落与否,应该完全由市场规律决定。

然而,一个事实是金融危机以来,中国A股跌了65%,美国只有8%。这么大的差距是怎样造成的呢?是中国经济增长不如美国吗?显然不是。就是在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仍然保持高速增长,仍然远远超过美国。问题仍然处在监管上。由于监管不力,使得市场黑幕重重,投资者失去了信心;由于监管不力,中国股市成为了圈钱市、捞钱市,普通投资者成为了被猎杀的羊羔;由于监管不力,使得上市公司的质量不高,这其中通过腐败手段上市的不在少数;由于监管不力,使得PE腐败泛滥,成为在市场里骗钱的工具;由于监管不力,使得上市公司信息透明不够、披露不全甚至虚假披露,骗取投资者投资等等。在以上这些综合因素作用下,使得投资者对市场失去了信心,离场走人了,不玩了,造成股市人气散尽,信心全无,最终指数大跌。这与监管不力是密切相关的。

同时,监管权责分离,权责脱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比如:目前采取的IPO审批制,审批者只有权力而没有责任。既然是审批制,审批者就应该对上市公司质量负起责任,一旦上市公司问题暴露就应该追究审批者的责任。然而,监管部门只有审批权力,却没有审批责任,不对审批后果负责。这就造成两个恶果:一是上市公司质量不高,所有公司都挤破头上市;二是上市审批环节腐败重重。

再者,既然已经建立了制度就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社会各界对证监会完善退市制度抱以极大期望,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好制度在中国却难以执行。比如:近期,深交所的18家暂停上市公司最后只退了2家,与预期差距很大,有的公司净资产为负也将恢复上市。在大家的质疑声中,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在回应公众质疑时,竟然说“新老化断”:这18家暂停上市公司发生在新规则(即《股票上市规则(2012年修订)》)发布前,适用于原规则(即《股票上市规则(2008年修订)》)的规定。笔者就非常纳闷了:一般情况下,新规则一旦颁布,老规则就应该立即废止,为何在这里就行不通呢?而且,明明知道“有的公司净资产为负却仍将恢复上市”,这就更加让人不解了。难道管理层、交易所与这些本不应该恢复上市的公司有什么幕后纠葛?这怎么能够建立起强硬的退市制度呢?

美国资本市场保持活力的秘诀是大进大出,像纳斯达克每年8%的公司退市,纽交所是6%的退市。像中国A股这样“只进不出”,最终岂能不被活活憋死?

希望证监会把 周正庆 先生的批评看作是“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善意劝告。踏踏实实把监管工作做好,切实做到“监管的归监管,市场的归市场”,把一个上市公司优质、信披完备真实、透明公开公正的市场奉献给广大投资者。


新闻链接: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tocktalk/20130107/081614201986.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