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棉花会否继大豆等之后被海外掌控

(2012-09-07 12:03:59)
标签:

财经

棉花会否继大豆等之后被海外掌控

据了解,进口棉与内地棉花的差价在5000元/吨左右,借着价格优势,进口棉一时成为了市场的新宠。只要拥有配额的公司都会买进进口棉。

但受限配额的数量与国内纺织业低迷等因素的影响,大量进口棉被堆积在港口仓库难以消化。青岛保税区30多个棉花物流仓库内,棉花堆积如山,有的已经积压长达一年。港口挤压的大量进口棉,已经对国内棉花市场形成了巨大挑战。挑战主要在价格上,进口棉与内地棉每吨差价5000元,仅此一项就使得国内生产厂商硬愿选择进口棉花,也绝对不愿意购买国内棉花。目前,国内棉花市场已经感觉到了巨大压力,有海关数据显示,中国7月棉花进口量为40.5830万吨,高于去年7月进口的15.7066吨。而今年1-7月棉花进口量为346万吨,高于去年同期的148万吨。已经对国内棉花构成巨大威胁。国内棉花种植和加工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和压力越来越大。说实在,要不是进口配额限制,国内棉花市场早就如东北大豆和食用油一样全军覆没,彻底失去定价权了。

加入世界贸易组后,我国承诺增加从美国等国际市场进口大豆的比例。结果,由于美国大豆种植采取的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加上,转基因技术的大量运用,其成本远远低于我国分散种植、高成本的东北大豆,仅仅几年东北大豆就接近全军覆没。从国外进口大豆占我国国内大豆总需求的80%以上,按照谁掌握了资源量谁就有定价权的规律,我国大豆定价权彻底被海外掌控。大豆的衍生品主要有豆油和豆粕,大豆市场全军覆没、定价权丧失后,下游产业的食用油定价权很快就旁落外海,主要做饲料的豆粕定价权无疑跟着丧失。食用油价格和猪肉价格走高屡屡成为通胀的带头大哥,与我国丧失食用油和豆粕的定价权不无关系。

目前,对于棉花市场来说,我国牢牢控制着进口配额权,主要是根据国内棉花供给缺口而决定进口配额数量。看似一时无忧。但是,笔者认为,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国际化的今天,长期依靠进口限制政策是靠不住的,非长久之计。归根结底还是要从提高我国棉花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在价格上有竞争优势来做足文章。必须分析清楚我国棉花生产成本为什么高于印度和美国,高在哪里?原因何在?

以美国为例,由于美国采取的是农场化管理,机械化程度高,因此,所需成本较小。而中国的棉花种植则多以小农经济为主,无法实现集中化管理和机械化运作,这使得成本大大增加。这就要求我们,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也有利于提高棉花质量。新疆是我国棉花的主要产区,新疆土地面积广阔、平坦的特点,给我们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创造了天然条件,需要的是政府按照市场要求,强力推动。

除了与美国比较之上述原因外,笔者认为,我国棉花等农作物种植价格高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生产资料价格太高并且持续上涨所致。比如,种植棉花的农药、化肥、种子等几乎年年上涨,同时,运输成本年年增加。这些问题必须从产业源头来寻找。就拿化肥、运输成本来说吧,化肥上涨源自我国石油价格一直走高,运输成本年年上涨也源自成品油价格高过美国。一个石油价格远远高过美国,就使得棉花种植和运输成本比美国高许多。

急需我们思考的一个深层次问题是,棉花、大豆、小麦、稻米等农作物一边是农民种植生产一直不赚钱,而另一边价格却远远高于美国。这个怪现象亟待破解,否则,中国农业迟早要被海外吞噬掉、定价权迟早要旁落海外。出路是一边提高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种植水平,更重要的是从产业链条上寻找原因,农作物种植成本居高、价格没有竞争优势,其中利益利润是否流到了上游的垄断性企业腰包里和各种畸高的税费等“金库”里?这就急需拉开我国经济深层次改革的帷幕。


新闻链接:http://intl.ce.cn/sjjj/qy/201208/27/t20120827_23619780.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