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主任回应央企拿地王太温柔
近期央企在全国各地的土地市场上频频中标地王,国资委主任李荣融21日在接受采访时回应称,希望这些央企更加清醒、更加稳健、更加扎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7月22日
新华网)。
作为央企管理部门和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的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利用这短短一句话、加上标点符号总共30个字,作为对备受社会关注和争议的央企频频中标地王事件的回应,笔者认为,显得过于“温柔”,这种官腔很浓、轻描淡写、不痛不痒、连道义劝说都算不上的话语,已经被疯狂楼市冲昏头脑的央企必将置若罔闻,当作耳旁风。
虽然作为国资委掌门人的李荣融是第一次回应央企屡屡中标地王事件,而此前已经有国资委官员对此谈了看法。《华夏时报》7月10报道说,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一名张姓处长说:“各企业有权做出各自的资金安排,国资委在履行出资人职责时,对企业的正常经营行为一般不做干预。”好一个“不做干预”。从“不做干预”到李主任的“温柔”,折射出国资委对央企拿地王的暧昧态度。这种暧昧态度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将贻害无穷,这种暧昧态度说明管理部门对央企拿地王的危害性缺乏足够认识。
房地产行业无论在什么性质的社会制度里,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一个特殊性非常强的行业。作为房地产开发基础的土地,特殊性强上加强。中国内地土地价格实质上不是由市场竞争形成的,而是处于政府垄断地位。央企频频中标地王将无限制地扭曲和抬高地价,进而扭曲和推高房价,扰乱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由于出资人是国家,又能够轻易获得巨额贷款,盈利与亏损,购买土地的效益、收益如何与经理阶层本身利益联系不是十分紧密,责任和权力约束性不强,这就决定了央企在投标竞标土地中可以无限制地抬高价格,直到击败所有对手中标为止。房地产大鳄潘石屹曾觊觎北京新“地王”广渠路15号地块多时,但最终惜败于中化集团旗下的方兴投资。在“拍卖”现场席上,虽然潘石屹依旧笑容可掬,但背后却是无奈和困惑。看到央企不断喊出高价,潘石屹一直摇头不止。
作为民营企业的潘石屹和央企在土地竞标中的底线完全不同。潘石屹的底线是经过算账的,用预售的房价和盈利目标来衡量土地能不能买,不能因为买地价格太高而导致亏损;而央企的底线就是无论价格多高都要中标,而不管其他,反正资金都是国家和银行出的,盈利与亏损都是国家的,风险由国家和银行担着,怕啥?潘石屹坦言,2007年那一轮地产热,活跃在土地市场上的富力、合生创展等公司全是民营背景,但今年上半年活跃的全是国企背景的公司。
央企依靠国资背景、使用国家资金、利用保增长机会轻易获得大量贷款的特殊地位和时期,频频中标地王是破坏市场经济的行为,是推高房价的祸首,是楼市疯狂的推手。作为一个国有企业,在楼市中扮演了一个与自己身份极不相称、极不光彩的角色。
国资委必须高度重视央企频频中标地王现象。不提倡央企中标地王的态度要坚决,措施要具体和过硬。对于已经中标的央企,从风险上加强预警与监管、从经营效益上严格考核。对于违背国家政策延迟开发囤地以及由于盲目中标地王而出现经营亏损的,要坚决追究责任,决不能当作一般经营亏损对待。
新闻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house/2009-07/22/content_11748157.htm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9-07/22/content_11748080.htm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710/21556467311.s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