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来你们踢的是伪足球

(2019-03-30 08:00:27)
标签:

杂谈

国足居然还能招骂,还值得人家骂,而且居然能被棋圣骂。聂卫平对媒体说,国足的存在纯粹是给全国人民添堵,太不像话。他说要是让他管足球,从官员到球员统统开除,全部换掉。

国足输球又上了一个台阶,输出了新水平新境界。在中国杯赛、U23(23岁以下)亚洲杯预选赛中,国家集训队、国奥队接连败于泰国、乌兹别克等。中国杯赛的第三名都没捞着;国奥队甚至战平马来西亚队也很吃力,两度落后两度追平,占不到一点上风。

更难堪的是,在U23赛事中,打败国奥队的泰国队,大比分输给了越南队!如果说这是间接输给越南队,那么,3月27日,另一支国足——中国U18(18岁以下)B队0比1亲自输给东道主越南U19。下一场比赛中国U18B队将同缅甸争夺第3名。

这让很多人想起:5年前国足在合肥主场以1比5的悬殊比分输给泰国队后,范志毅气恼地对着电视镜头说:“输完泰国输越南,输完越南输缅甸,再下去就没得输了!”当时人们把范志毅这句话是当气话来听的,并没有很当真,因为国人心目中越南足球还不入流,国足再差,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没想到,5年后“梦想成真”,这也太讽刺了。聂卫平被气坏了。

作为一个伪球迷,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寻思,国足为什么总是输球,而且越来越敢输球?从去年年底的亚洲杯赛到最近的的中国杯赛、U23比赛,仔细观察了国足的几次关键输球后,终于弄清楚,他们踢的是伪足球!

先看亚洲杯上对伊朗一役——国足的三个丢球,个个经典:经典的消极,经典的迟缓,经典的怠惰。其中冯潇霆的丢球,属经典中的经典。

下面是失球过程回放。

冯潇霆的丢球发生在第十八分钟。中国队攻到伊朗队后场,伊朗队大脚解围,把球从踢过中场,落到中国队后场左路。国足队长冯潇霆面对本方底线接球,身后有一名伊朗队员跟进。该伊朗队球员身后距离稍远处有一名国足队员,但跟进并不积极。

冯潇霆试图护球时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伊朗队员,这一瞬间皮球还在向底线方向运动,冯潇霆没有加速追赶皮球,而他身后的伊朗队员却加速超越冯潇霆,冯潇霆失去对皮球的控制。

看到皮球被伊朗队员控制,后面的那位中国队员几乎停止了跑动,完全放弃了追赶。伊朗队员控制皮球后传中,此时已有伊朗队员在中国队门前接应。拖后的那名中国队球员此时开始加速,试图从左路斜插回防本方门前解围,但为时已晚。在他离门前接应的伊朗队员还有四五米距离时,该伊朗队员已经完成射门、进球。

这个过程留给观战球迷几个问号。

这个过程中有两个关键性的转折,或者说有两个节点性事件。节点一:冯潇霆发现伊朗队球员还在自己身后时,放慢了追赶皮球的速度,伊朗队员就是在这一刻发力加速,超越冯潇霆获得对皮球的控制。

为什么这一刻冯潇霆会放慢速度从而失去对皮球的控制?不可能是冯潇霆有意放水;也不可能是突然大脑缺氧,意识模糊,不知道自己正在比赛,也不知道自己的球门在什么方向,因此无法做出有效反应。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放慢速度,不去控球,最大的可能是,冯潇霆并不认为他需要继续做出控球的努力,因为他认为此时他就处在控球状态,球不会被对方抢去。

但是,伊朗队员的判断显然与冯潇霆不同。很可能,他根据冯潇霆与皮球的距离,认为冯潇霆实际上已经失去对球的控制;或者说,他认为自己有机会也有能力把控球权夺过来;该伊朗队员甚至还会这样想:即使没有机会,我也要试一试,说不定我这一紧逼,一逼抢,会造成对方的失误,把球抢过来呢?我相信,这种可能性最大。这不是伊朗队员在此时此刻的思维过程,而是长期训练和比赛养成的习惯、本能。事实上,该伊朗队员表现出来的,就是这样一种习惯和本能;事态的结果,也回报了该伊朗队员的习惯和本能。这种习惯和本能是怎样养成的?只有一个途径:训练。

为什么冯潇霆与该伊朗队员会做出完全相反的判断和实际反应?为什么冯潇霆没有表现出这样的习惯很本能?答案也是训练。

再看另一名中国队员的表现。当皮球还没有被伊朗队员抢去时,他没有上前协助冯潇霆。如果他回防及时,与冯潇霆形成二对一态势,会增加伊朗队员抢球、控球的困难,至少能干扰他向中国队门前传球,增加传球的困难。但是,该国足队员没有回追,反而是放慢了脚步。在攸关生死的关头,这一放慢,其实是放弃,放弃对抗,放弃争胜。他这一放慢速度,失去了第二个避免失球的机会。如果在他回追时伊朗队员已经向中国队门前传出了球,这名国足队员有机会干扰在中国队门前接应的伊朗队员,干扰其接球、射门,很可能这个球就不会轻易地丢掉。

为什么这名国足队员从一开始就基本放弃了回追?应该是出于他的预判——很可能他认为回追是没有用的。于是他放弃回追回防,才有丢球结果的发生。

比赛的结果,是双方互动的结果;只要比赛没有结束,只要你还在努力,什么结果都可能发生。但是,国足队员表现出来的意识是,只要对方表现得比自己强硬、积极,马上就怂,就软;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场面看上去稍稍有利于对方,就放弃反转的努力,就认输。轻易认怂,就是国足经典。

这种心态,或者说是意识或习惯,是怎么养成的?如果平时的比赛都是不到最后一刻不放弃争胜,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或本能,会输得这么窝囊吗?

如果当时双方的位置对调,可以肯定地说,国足队员不会像伊朗队员追赶、抢球,得到传中射门的机会。也就是说,前一种态势,国足没有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几无可能在看似占下风时创造出进球机会来;后一种态势,在伊朗队员的积极强硬的动作面前,国足是保不住主动位置的,更不可能把主动态势变成进球。

这种消极,怠惰的比赛心态是怎么养成的?在平时的训练中,教练没有发现球员的这种心态吗?或者教练自身也是这种心态?身在赛场,面对对方球员,国足队员都积极不起来,这是得了一种什么病?如果不相信自己能获胜,或者比赛还没开始就认怂了,又何必上场?这不是假装踢足球吗?这不是伪足球还能是什么?

3月26日,U23亚洲杯预选赛国奥队追平马来西亚,事后球迷从一段视频中发现,比赛进行到30分钟时,马来西亚队员攻到国奥队门前时,离球门稍远的国奥队员扬立瑜双手后背,两腿直立,悠闲欣赏马来西亚的射门与本队门将的扑球表演。在对方球员完成射门动作、本方守门员作出扑救动作的整个过程中,杨立瑜的姿势都没有改变,眼面前本队球门可能被攻破的危机,也没有刺激到他的意识,身体也没有作出正常的本能的反应;好像他不是参赛队员,而是一个路人,无意中停下来朝球场看一眼,谁赢谁输跟他没有任何关系。

为什么越是关乎国家荣誉的重要赛事,国足越是掉链子?不少专业人士都认为,是钱闹的。足球市场化,投资企业愿意出钱,俱乐部出高价聘队员。但是,代表国家队出战,钱少且不说;战况激烈,平时踢惯了低水平、低烈度的比赛,到了国际赛场就畏惧激烈拼抢。万一受点伤,影响在俱乐部的收入。但是入选国家队有荣誉,又能长身价。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赛场上假装踢足球,踢伪足球。

奥运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国足踢球是能慢则慢,比谁更慢、更弱,水平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中国男篮在世界上成绩也不算好,在亚洲也没有压倒性优势;但是,在中职篮赛场上,有一种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即使临近终场,胜负已定,落后一方还在积极拼抢;只剩下一两分钟甚至一分钟都不到了,教练还会叫暂停布置战术,少输一分也是好的。国足就缺少这种精神。

八一篮球队队员都是军人,不能聘外援,多年来战绩排在全联盟末尾。外界对八一队没有太高要求,八一队自己似乎也安于这种状态,不见了昔日的王者之风,上个赛季八一队只赢了三场。本赛季王治郅担任八一队主教练,给这支公认的弱队注入了血性,本赛季常规赛赢了11场!排名上升两位。人们发现要重新认识这支队伍了!因为规则所限,王治郅不可能当选本赛季最佳教练,但是很多圈内人士和球迷给予王治郅和八一队很高的评价。足球圈里能找出这样一支队伍来吗?

踢伪足球,从足协开始。搞足球,抓基础建设,抓青少年足球,时间长,见效慢,工作苦;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傻事没人愿意干。足协最擅长短期行为:掐尖,搞国字号圈养式长期集训、超高薪聘请外教、豪门俱乐部主教练兼职国家队主教练,都是投机取巧的套路。现在的国足不是踢到亚洲第几名的问题,而是先要有真踢的态度,踢真足球。哪怕大比分输给越南队,也不要急功近利。若干年后再要求成绩,这比较有利于国足走出低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