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文展教我们读懂《狂人日记》

(2017-09-26 14:37:24)
标签:

杂谈


      鲁迅作品一直被认为难懂,但是,这些年来,很多人在社会现实的帮助下读懂了鲁迅。最近的新闻事件,即高中学生刘文展举报学校违规补课收费一事,也是鲁迅作品的最好注脚,对我们读懂《狂人日记》很有裨益。

       江西赣州于都实验中学学生刘文展于今年3月7日通过信访网向于都县教育局举报学校违规补课收费,秋季新学期开始时,学校要求他“换一所学校”,即所谓“劝退”。学校为此准备好了理由:“据调查,该学生进入高中后自由散漫,无心学习……”,还有“不喜与他人交往,卫生习惯差,导致其他同学不愿与其交往”。

       刘文展因成绩突出,作为“免费生”被招进实验中学,学习成绩排名在前20名,高考时为学校升学率作贡献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但是他举报学校乱收费,就成了校领导的“敌人”,各种脏水就朝他泼过去了。这和“狼子村”对待“狂人”的办法相同:“预备下一个疯子的名称罩上我。将来吃了,不但太平无事,怕还会有人见情。佃户说的大家吃了一个恶人,正是这方法。这是他们的老谱!”

       当于都实验中学领导这样做的时候,他们已经全然不顾学生对他们的观感了。一群没有底线,没有公信力的人,居然在领导着一个教育机构,在替国家培养下一代——这究竟是教育,还是反教育?或许,以“反教育”为教育,是无可避免的现实?那么这个必然性的源头又是什么呢?

     狼子村人为了对付“狂人”,“大家连络,布满了罗网,逼我自戕。”按照规定,接到举报的部门不允许向被举报的下级部门或单位泄露举报者的个人信息。刘文展发出第一次举报后,班主任就找他谈话,暗示学校已经知道他的举报行为了。于是刘文展第二次举报,除了投诉学校违规补课,还有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两次举报的结果就是“劝退”。举报者受到打击报复,类似现象十分普遍,人们已经见怪不怪,不去深究问题的实质。

       当下的现实是,权力体系也是利益共同体,一个单位或部门被举报,上级部门也会感到“痛”,即利益受到威胁。所谓“泄露个人信息”直至劝退,这是权力体系对刘文展举报行为的排异反应,是利益受到威胁后的应急反应。上级部门提供信息,下级部门采取行动;信息畅通,配合默契,效率奇高。权力体系维护自我利益方面的反应,往往要比履行公共职责的反应迅速、灵敏得多,也有效得多。教育资源分配不公越是严重,掌握教育资源的部门和单位是其他权力部门最愿意交好的对象。当权力被用来作利益交换,公共利益、无权者的合法权益就成了牺牲品。

       合法权益被侵害的一方,不能说他们没有维护自己利益的意愿,但意愿很难转化为行动。刘文展因为成绩突出,享受免费就学,乱收费收不到他的头上;他举报乱收费纯属狗拿耗子;替别人的利益得罪有权人,聪明人不会那么干;而乱收费的直接受害者没有一个站出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有机会依附权力侵害他人利益者,被众人视为成功人士;眼里揉不得沙子而仗义执言是傻瓜,这就是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特征。乱收费的受害者不举报,不声张,是为了损失不再扩大。刘文展的遭遇让他们再次确信忍气吞声是正确的选择。暂时忍气吞声,是为了有一天自己也能跻身权力阶层,从弱者身上把先前所受损失夺回来。这就是这个时代的人生竞争。“狂人”说:“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现代狂人的思维又进了一步:他们会吃我,我就未必不可以吃别人。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在一次演讲中痛陈:这个社会的价值观正在崩塌。那么这一趋势是怎样产生的?对社会价值观影响最大的力量是利益分配;谁主导了社会资源的分配,谁就能主导社会成员的价值观。

       网上有一张照片,是前几天教育局、校方派人到刘文展家家访,请他回校上课。五六个成年人,在听刘文展讲什么。要是此前,这些人哪愿意正眼瞧刘文展一眼,而现在,再不爱听,他们也要装出倾听的样子来,耐心听完为止。看他们这个样子真要笑死。揣摩这些人的心情,可能吃了刘文展的心都有——因为刘文展对这次家访正在做网络直播!刘文展两次举报换来“劝退”后,改上知乎网披露事态,舆论哗然,令教育局和学校猝不及防。如果能及时“做好工作”,哪有今天的无奈和狼狈?

      不过不要以为他们真的怕网络,怕网上舆论。他们怕的是上级部门的恼怒。公众奈何不得他们,而上级部门可以决定他们的乌纱帽的去留。“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懦,狐狸的狡猾,……”,就是他们的画像。

       有人认为有升学竞争就要补课,有补课就有收费,这是现实,“存在即合理”。但是,现实之残酷远超城里人想象。刘文展对记者说:“我们这个县是贫困县,补课费相对于我们这里的孩子来说算一大笔钱。平时经济压力就很大了,很多同学因为交不起学费、补课费就辍学了。”在别的地方,补课有助于升学竞争,而在刘文展的家乡,补课直接掐断了贫困学生的求学之路。刘文展不说,城里人是想不到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