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聚焦》,对“伪生活”的抗争

(2016-03-13 03:58:58)
标签:

杂谈

       看了《聚焦》,感受很多很杂,最后竟然归结到一个“伪”字上——“伪媒体”、“伪新闻”、“伪命题”;最终,诸多领域里的“伪”构成了我们所处的“伪生活”;即虚假的、至少是真实、真相缺失的虚假生活。习惯于这样的虚假生活,我们的人生,我们所追求的价值,无不打上“伪”的印记。

        新闻的使命是追求真相,捍卫真实的价值。当屏幕上印刷机飞快地转动,刊有波士顿天主教会包庇、隐瞒几十名神父性侵儿童劣迹的调查报道的报纸被印刷出来,然后装车出厂、投递……时,忽然想到我们这里喊得最响也是最热的一个词:“新媒体”,不禁哑然失笑:我们连传统媒体应该干的事情都没有干好啊!在这个语境中,种种关于“新媒体”的话语实在太虚假、太矫情了。如果我们不能抵制无处不在虚假,尤其是权力导演的虚假、虚伪,即使是进入所谓的新媒体时代,人的命运是不会有什么改变的。

        影片《聚焦》是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2002年,《波士顿环球报》的“聚焦”栏目组对神父亵童事件进行一系列的报道,揭露了天主教神父在美国犯下的性侵儿童丑闻。天主教是波士顿第一大教,在当地政坛的影响非常之大,并且经常会对各类机构施以压力。波士顿之所以发生大规模教士性侵儿童事件,与当地执法部门在天主教的压力下从轻处罚、瞒而不报及有很大的关系。在很多年里,有性侵行为的神父遭到起诉时,教会、法庭、律师联手进行“调解”,让有关神父免于起诉,而被性侵的儿童及家庭只能获得少量赔偿,而相关律师还要按一定比例从中抽取报酬。罪犯则换一个教区继续当他的神父,于是又有男女儿童被性侵。他们带着痛苦的经历压抑地生活着,在阴郁中度过每一个白天和夜晚。

记者的调查阻力重重。有一些说法是中国人很熟悉的。“他们也做了很大贡献”——类似于我们常常被教育的“光明是主流”、“要坚持正面报道”——与丑恶同流合污的,最有资格站在“正面”立场教育别人。这种“正面“早已被人们唾弃了,但仍然会恬不知耻地反复出现在最隆重的场合,嘲弄着所有人。

       影片中的波士顿环球报过去也报道过神父性侵事件,但因为是个案报道,影响不大,无法制止性侵事件的继续发生。这次他们把报道重点放在教会如何包庇神父性侵行为,即揭露体制之罪与个人之罪的相关性。影片中有一句话:如果说培养一个孩子需要整个村庄的力量,那么毁掉一个孩子,全村也都有份。中国也有一家以“环球“为名的报纸,他们似乎是在朝相反方向努力。

       《聚焦》于2015年11月6日在美国上映,并于2016年2月在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得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原创剧本奖。我想,中国的很多媒体人和影视人看了这部片子后,不可能不联想到自己的职业生涯: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还有多少真实性可言?如果我们的很多行为没有真实的价值,个人生命的价值又在哪里?

        韩国影视业给我们的印象似乎就是言情剧,是长腿欧巴和整形美女。但是,有一个资料说,据不完全统计,从2003年至今,韩国相继上映了30多部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来的电影,这类电影不仅掀起了很多讨论,甚至影响到韩国法律修订和社会体制改革。反观我们中国,引起广泛关注甚至轰动的社会事件太多了:贪腐事件、讨薪事件、血拆事件、中学生围殴事件,性侵幼童事件等等,但是影片中表现的有多少?是没有导演想拍?还是拍出来没人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