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疗有限论”为什么喊不响》(戎国强)

(2014-03-22 15:27:00)

     21日,在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一名68岁张姓男性癌症病人手持柴刀追砍医护人员,导致1名医生头部受伤、手指骨折,2名护士和1名保安也不同程度受伤。相关报道说,这起伤医事件事先没有预兆,患者行凶前与医护人员并未发生过任何冲突或表达过任何不满,种种疑问仍待解答。所以很难置评。倒是新华社另一篇评述性报道提及的一个现象,提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报道说,有医生抱怨:有些人认为,掏了钱就要看好病,病没治好就是医生的错。这种“人绝对不会病死,只能是被医生治死”的偏执想法正在蔓延;所以,值得探讨的问题就是:“偏执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没有扭转的可能,如何扭转?

    这个“偏执想法”,换句话说,就是“医疗万能”,就是“任何病都是能治好的”。客观地说,对一些病症,医疗手段的效果其实很有限,有的病症是不可逆转的,医生所能做的是控制、延缓病情,或者设法减轻痛苦。很多患者应该接受“带病生活”的意识,而“带病生活”也确实很多人的现实,而且相当一部分患者生活质量还不错。但是,这种观念和认识并没有普及,或者说难以普及,很多人还是相信“医疗万能”。一些医生朋友私下里也表达过这样的观点,但是,他们说,你很难对患者表达这个观点,患者会认为你推脱责任,或者你医术太差。“医疗万能”,成了医患双方的共同困境。这个困境的形成,是否跟以下几种现象有关——

    首先,一般地说,肯定跟社会成员普遍的知识水平有关,而医疗、医学又是专门性很强的知识,要了解、熟悉,需要较高的文化基础,多数社会大众入门都难。

    既然如此,那就应该通过各种传播、宣传手段进行相关科普工作,让大众了解医学的有限性。但是,在现实中,有关医疗、医学的宣传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其效果是强化了大众“医疗万能”的信念。

    比如,在宣传医疗行业的道德楷模的事迹时,往往只强调、渲染其如何钻研医术,如何起死回生;这类宣传总是少不了”妙手回春”一类的赞词。他们有没有治疗失败的时候?治疗失败的时候,他有没有沮丧乃至绝望的时刻?他们总不至于跟无知大众一样相信“医疗万能”吧?在医疗界道德楷模的宣传中,对这些“负面”内容一概讳莫如深;无知大众相信“医疗万能”,这类宣传是否应该负一部分责任?

    还有一类对医生、医疗手段(药品、器械)的宣传 ,是商业性宣传。为了商业利益,这类宣传也是强调、渲染医术如何高超,疗效如何神奇,绝不谈有限性。患者听信了这样的宣传,付出了高昂的医疗费用,自然对医疗效果有较高的期待,一旦治疗失败或疗效不佳,承受不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出现非理性行为的几率就大了。

    杭州一家公立医院,曾经在面临平海路的门诊大楼外墙上刷过一条标语,原话记不确切,意思是疗效虽然有限,医疗服务没有止境。因为每天上班都要路过这家医院,每天都要看到这条标语,看多了就揣摩起来,院方是否有这种心态:一方面也想普及”医疗有限“的意识,但又怕患者或社会不接受,于是用”服务无止境“的表态来平衡、缓和外界的抵制心理?若是如此,也算用心良苦。不知为什么,这条标语后来不见了。是有关部门打了招呼?是患者提意见了?不得而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