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路遇"扶不扶"

(2014-03-23 21:29:21)
标签:

Ee

杂谈






"扶不扶"事件频频发生,讨论、争议一波接一波,围绕"扶不扶"这个话题,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舆论场,几乎全体国民都被卷入了这个漩涡;直至成为春晚题材,"扶不扶"话题达到最大覆盖面。这种情形下,如果还有人扶起跌倒老人而意识中压根就没有"扶不扶"这三个字,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似乎人人都成了惊弓之鸟。日前目睹了一件事情,只有"扶",没有"不扶";扶人者的心态与人们想像中的全然不同。
3月21日,在中国丝绸城一个店铺前,围着一群人,一个男性老者坐在路边。一个中年女子问老人,你是一个人出来的吗?你的家人呢?有没有他们的电话号码?问一个壮实的中年男子是怎么回事,他说这个老人走着走着就向前踉跄了几步,跌倒了。他将老人扶到路边坐下。他不怕给自己惹来麻烦?难道他不知道社会上已经被"扶不扶"三个字搅得沸反盈天了吗?我只是心里想了想,没有问出口。我不想干扰他们的意识和行为,我想看到"原生态"。
这时,中年女子已经拨通了老人家人的电话。一会儿,老人的家人过来了。打电话的中年女子说,你们怎么把他一个人丢下了?听得出她焦急的心情还没有平复。老人的女儿(儿媳?)淡淡地说了一句什么,好像是说老人为买什么自己跑开的。他的老伴问:他是不是被人绊倒的?
"被人绊倒"?谁的嫌疑最大?按照南京某法官发明的"不撞不扶"逻辑,壮实男首当其冲,打电话的中年女也跑不掉。难道这次他们又扶错了?但是没人接这个话茬。跌倒老人一家走了。在他们背后,围观的人群中有人说了一句:怎么连一声谢谢都没有的?有这种人家的。
事情到此为止。问了一下,他们大都是丝绸城的经营者。我还是没有拿"扶不扶"这三个字打扰他们。各人有各人的生活轨迹,各人有各人关心的事情,各人有各人的生活逻辑。你所热衷的话题,未必是别人关注的焦点。"扶不扶"事件那么多,丝绸城里的这些助老者,不会一点都不知道;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按自己一贯的价值观行事,甚至在"被人绊倒"的疑问面前,他们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最有可能成为嫌疑人,一点都不觉得有解释、辩白,洗刷自己的必要------当时真的为他们的淡定、"麻木"感到意外。正是这些普通人,构成了社会道德的坚实基础;他们也许不善言辞,甚至解释不了自己的行为;但是,生活的价值不是解释出来的,是靠实实在在的行为创造出来的。我们不必知道他们为什么不受"扶不扶"的影响,我们只要记住他们的"扶"就可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