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贩孩子的眼神里,能看到什么

(2013-11-13 21:55:42)

 

    昨天,《新京报》讲了一位城管与一个小贩的孩子之间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执法者的困境,也看到执法对象的困境。弄清楚他们各自的困境,也许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当下的某一部分现实,并重新审视社会管理的理念和措施。

    北京丰台区27岁的城管队员赵东旭说,让他最难面对的是游商们孩子的眼睛。有一次他们要暂扣一名女商贩的三轮车,双方对峙着,旁边站着一个不到一米高的孩子,“不哭也不闹,眨着眼睛看着我们。”赵东旭说,“我生怕发生冲突,给孩子的成长留下阴影”;“我确实对孩子的眼神没有抵抗力,成人的世界有法律、有规范,在孩子面前,我希望他们看到法律中人性的那一面。”

    赵东旭心很软,或者说,他很有人文关怀。但是,不知道他如何面对这样的诘问:孩子面前不能发生执法冲突,没有孩子在场就可以发生吗?对孩子要讲“人文关怀”,对成人就可以不讲了吗?赵东旭面临的诘问,其实是城市管理无法回避的问题。

    赵东旭在网上看到过一张城管执法现场照片:一个男孩,双手抵住一辆车的尾部,眼睛瞪向镜头。这张照片很多人都看到过,那个男孩的眼神里有愤怒,甚至有仇恨。在当下的社会结构中,这种仇恨被抚慰所化解的可能性大?还是发酵、放大,转化为暴力的可能性大?赵东旭显然是考虑到后一种可能性,才不忍孩子眼神而放弃扣车的;但是,他的不忍能为他的身份所认可吗?

        “我希望他们看到法律中人性的那一面”;赵东旭的话,提出了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人性和法律。“法律中人性的那一面”,难道法律中还有非人性或反人性的那一面?抽象地说,法律就是保护人、保护人性的,是在底线水平上保护人性的手段。问题是,具体的法律法规,保护人的不同需求;具体的法律法规落实到一个特定的空间和时间,必须通过取消、压抑一部分人的需求,才能满足另一部分人的需求;也许这就是法律法规会显示非人性一面的缘故。

    城管的存在,是维护城市秩序的需要;秩序,是城市生活正常运转的需求,也是保证城市人生活质量的需求。小贩上街,是最起码的生存需求,为了满足这个需求,他们可能放弃了其他不算奢侈的需求。赵东旭说,一些小贩带着孩子上街,就是为了让城管队员不忍心扣留他们的工具或货物。带孩子上街,意味着这些孩子与幼儿园、玩具、小伙伴无缘,而这些,是一般城市孩子最基本的,也基本得到满足的需求。

     要让小贩孩子的眼神与“法律中人性的那一面”有交集,一个27岁的赵东旭不够;要让小贩孩子的眼神与“法律中人性的那一面”有交集还不够,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应该让孩子看到、享受到人性的一面。

      赵东旭眼前的这个孩子的眼神,明天会变成什么眼神,我们无从预料;但是,许多小贩孩子眼神,有一些会变成什么眼神,不难预料;换句话说,社会管理的思路和方法不变,这些孩子眼神变化的结果就不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