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若只撕书,尚可庆幸

(2013-07-29 19:13:06)

    昨天的《钱江晚报》报道说,杭城许多孩子,暑假是在各种补习班、培训班里度过的。不少孩子整个暑假都被各种课程占满了。一位家长居然给女儿报了30多个兴趣班。

     《楚天都市报》昨天报道说,暑期快过半了,宣恩县第一中学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共28个班的学生还在补课。7月25日下午4时许,部分学生将书本从教室往楼下扔,继而有学生撕书,课本残片和纸屑漫天飞扬。校方马上宣布7月30日开始放假,学生才平静下来。

    这样的新闻每年夏天都有,已经不是“新”闻了——有一个问题,不知当问不当问:社会纠错能力哪里去了?当然,首先是职能部门的纠错能力哪里去了?教育体制本来就没有纠错机制?还是丧失了纠错能力?

    当然,暑假这么补课,补到学生要扔书、撕书来宣泄不满,是否就是“错”,可能还是个问题。肯定有人不错,不错,就无错可“纠”。也许,要“纠”的,是学生的错。宣恩县教育局局长刘军说,“教育局要求所有学校按时放假不补课,但集体扔书、撕书的行为不应该效仿。”刘局长要纠学生的错:扔书、撕书,场面弄得很难看,报道出去,弄得领导很难堪。

    刘局长这样想问题,估计他不会知道学生的感受。期末考试一结束,就接着补课,学生承受了不该承受的压力,心理已经严重失衡,压抑的情绪自然要寻找出口,心理要恢复平衡,这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决定的,没有这个需求,你让他仿效他也不会仿效。教育局长,不了解学生心理,就只能从局长本位,而不是教育本位考虑问题。

    当然,不能要求一位县教育局长去纠整个应试教育的错,甚至不要求他纠暑假补课的错,在承认补课有一定现实需求的前提下,能不能指导学校在补课过程中开展一些活动,采取一些措施,给学生减压,放松,调节情绪,不至于要撕书、扔书来宣泄?这样一点纠错能力,是一位教育局长应该具备的吧?

     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学生只是撕书、扔书,还是值得庆幸的;如果心理压力再大一点,或者其中有个别学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就可能反应更激烈,行为更具破坏性,会发生什么悲剧,就很难说了。这样的悲剧,已经多到无须举例了。但这只是一个学校,只是目前的状况。谁能保证,全国至少几千万中小学生当中,不会因为学习压力太大、补课时间太长而出现意外事件?今天淤积在内心的压力,将来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释放、爆发,谁能预料得到?这就需要教育部门最高层——甚至仅仅教育部门还不够——对已经延续多年的应试教育来一个纠错,从根本上杜绝或减少发生悲剧的可能。

     这个纠错,需要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即管理者对自己、对管理机制的纠错——不再以管理者为本位,转变到以学生为本位——教育若不以学生为本位,徒有教育之名,但是,我们的教育以及别的领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样在运转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