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状元”塑像,是拿学生做牺牲

(2013-05-02 20:41:03)

    耗材,是指生产、办公设备所使用、消耗掉的物品,比如打印机的墨粉、墨水就是耗材。

    在学生与学校的关系中,显然,学校是为学生服务的,不能颠倒过来,让学生应成为学校的消耗品;否则,就是教育伦理的颠倒。

    据《楚天都市报》报道,今年4月2日,湖北恩施来凤县高级中学在校园里树立了一座人物雕像,雕像下方的“人物简介”里说,去年高考中,该校学生杨元以668分成为恩施州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录取,“开创了来凤教育的新篇章,书写了平民教育的神话。”

    此事于4月27日上午由网友“RF忆江南”在微博上披露后,这条微博被大量转发,众多网友跟帖评论;人们的议论主要针对应试教育。网友“静悦敏”说:“考上一所名校,就等于平民教育的神话?教育的目的扭曲成分数为神,这样的眼界和头脑,贻笑大方!可怜无辜学生化身‘神话’。”

    应该说,这些网友的议论抓住了问题的要害。杨元本人则说得比较委婉:“现在压力很大,感觉不太好。”杨元还表示,去年学校安排他参加巡街活动,让他站在一辆轿车里,通过天窗展示状元风采,杨元感觉也不好。来凤县高级中学是一所民办学校,安排高考状元巡街,为其塑像,都是招生竞争的手段,是用高考状元来吸引生源。但是,学校有没有考虑杨元的感受,考虑这样做对杨元的压力呢?

    该校的做法,跟王安石《 伤仲永》一文中方仲永的父亲的做法如出一辙。方仲永5岁就能做诗,“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把儿子当做牟利的工具,仲永也是“耗材”。为了学校宣传的需要,给一个刚刚考上大学的年轻人塑像,让他置身于众目睽睽之下,而不考虑他需要静心学习,不管他能不能承受这个压力。以后杨元若“泯然众人”,不是母校的损失;放着高考状元而不“利其然”,那就太傻了。拿学生当耗材,来凤县高级中学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为了升学率的好看,剥夺一些成绩差的学生的考试权利,毫不顾及学生的感受,早已是普遍的做法。

    拿学生当耗材,就是拿未来当耗材。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这个社会发展出一种违背人类发展方向的机制来。教育本是培育未来的事业,教育的现实却是拿学生做牺牲来满足校方的需要。鲁迅在《今天我们怎样做父亲》一文中说:“后起的生命,总比以前的更有意义,更近完全,因此也更有价值,更可宝贵;前者的生命,应该牺牲于他。但可惜的是中国的旧见解,又恰恰与这道理完全相反。本位应在幼者,却反在长者;置重应在将来,却反在过去。前者做了更前者的牺牲,自己无力生存,却苛责后者又来专做他的牺牲,毁灭了一切发展本身的能力。”

    消耗年轻侍奉成年;消耗未来,侍奉将逝的昨天与今天;断绝绝大多数人的希望,以满足少部分人的需求,就是毁灭发展的能力;在当下社会各种问题、各种潜在的危机中,这是最根本的危机。

    在舆论压力下,该校撤掉了杨元的雕像。但是,拿未来做牺牲的机制,不可能随雕像一同消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