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救灾不如避灾

(2013-04-21 20:28:12)

    救灾,只能是灾难如地震发生后采取,哪怕你行动再迅速,再及时,伤亡已经发生,有的已经难以挽回。能不能将人力物力提前投入,不等灾难发生,先采取措施;一旦发生灾难,可以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及其他损失?救援投入是否可以相对减少?救援难度是否可以降低?

    据报道,这次雅安地震与2008年发生的汶川地震都处于龙门山龙门山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是历史上强震频发的地区,有历史记录以来,共发生8.0级以上地震两次,7.0级到7.9级地震4次,6.0到6.9级地震11次。在这么一个地震频发的地方,完全应该采取事先的避灾减灾措施。

    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大多是房屋倒塌造成的。宝兴县县长马军说,这次地震中,全县死亡12人,失踪1人,重伤92人,轻伤900人。房屋百分之百受损。不能居住的房屋5000间。全县房屋几乎全部受损,包括汶川地震后重建的建筑。从马军的话里,我们才知道原来宝兴也在汶川地震受灾范围里,但这里的房屋抗震性能很差。

汶川地震后,有关报道说,灾区各地重建时,民居都按照抗多少极地震的要求来设计建造。从新闻图片这我们看到,在这次地震中倒塌的房屋,有的是年久失修的木结构老房子,地震时整个屋顶都垮塌下来,瓦片和木梁砸在人身上,非死即伤。一些砖混结构的新楼房,用作楼板或屋顶的水泥预制板是两头搁在砖墙上的,地震时房屋摇动,预制板砸下来,比老式房子的屋顶垮塌更致命。如果汶川地震后,这些地方的老旧房屋都能改造成有抗震性能的新房子,人员伤亡肯定减少很多。这样做当然要资金投入,但是,救灾也需要巨大投入,为什么不把钱花在前面呢?即使避灾减灾投入更大,但是,只要你肯投入,钱总是有的。

    无论是汶川地震还是这次地震,因道路破坏造成救援受阻,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救援队伍大多是按照县、乡镇、村这样一个顺序开进的,从县到乡,或从乡到县,障碍重重,一些远离中心集镇的村子的伤员,可能等不到等救援人员赶到。这些比较偏远的村子,如果能早早迁移到靠近中心集镇的地方,救援起来就要方便得多。在公路上容易发生垮塌的地方,能不能事先就把一些抢修材料储存在附近,一旦发生地震,就不能用老远地运过去,费时费力还容易发生事故,雪上加霜。

    汶川地震后,有报道说我国地震救援能力有了长足的提高,包括组织动员、专业人员、专业设备等。但是我们在避灾、减灾方面投入了多少呢?有多少进步呢?日本有很成熟的房屋抗震技术,我们学到了多少?我们积累了多少自己的房屋抗震技术?

    忍不住说这些外行话,是因为实在不想看到“壮观”的救灾场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