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又一年端午棕飘香的日子到了。作为我国四大节日之一的传统节日,吃棕子是端午节年代久远的传统习俗。棕子清香软糯,口味多种颇得人们喜爱;加之近年在超市供应的棕子品种更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越加逗人喜爱。可是,棕子好吃,但糯米质地粘稠难以消化,而不少“裹心”又多油腻,所以并不是人人都能享用。
1.“糯米”中医谓之“发食”,之所以然是因糯米性温滞气、粘性大、难以消化,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糯米的植物纤维既多又长也是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之一。由此可产生胃酸过多、腹胀、腹痛等症状;另外,棕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也会延缓食物的消化。因些,一些慢性消化不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最好不吃或少吃棕子。
2.棕子的品种很多,肉棕和猪油豆沙棕、蛋黄棕所含的脂肪与胆固醇较多,属油腻食品,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患者吃后会增高血脂、增加血液粘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的程度,因而不宜食用。
3.肉棕内较多的脂肪,食用后可引起胆囊收缩,诱发胆囊炎、胆石症复发,故有胆囊炎、胆石症的病人也应不吃或少吃棕子。
4.老年人和儿童,消化功能较弱者,也应慎食棕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