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起床,翻了四五本书,思考我长久以来的一个问题。我是愚笨之人,一直到10多年前才悟出来数学和西方哲学的关系。我一直坚持认为,数学和神学是西方哲学的近亲,而文学不是。但近亲不如远邻,20世纪之后,远邻文学反而和哲学的关系最熟络。导致人们长期以来形成一个误解,把哲学当做文学的口红,以为读哲学是深刻。反而忽视了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意义。
所谓政治哲学,完全是后世政客和学科通奸诞生的怪胎。严格意义上的哲学是不关心世俗的。哲学自古至今都和数学血脉相连。文学和政治没有这个血统,但奇怪的是,后世的哲学家居然和文学、政治形成了供氧的关系。后世的哲学,各领风骚,但很多哲学家都具有一股汪洋恣意、狂狼的诗人气质。哲学家为什么有那么浓郁的诗人气质,而不是数学?
我这里所谓后世,主要是简单梳理20世纪中期之后的哲学流派。很多千古流芳的哲学家第一学历,或相当第一学历,不是文学,更不是政治,而是数学,这是西方哲学的一个传统。
胡塞尔的以变分理论的论文获得了数学博士学位,他获得教授资格的论文题目是《数的概念》,第一本专著是《算术哲学》。他是在这个基础上研究哲学,成为了现象学的创始人。
莱布尼茨数学的遗产,我们至今仍在沿用,比如微积分,二进制、数学符号等等。以“我思故我在”名言传世的哲学家笛卡尔被黑格尔称为“现代哲学之父”,笛卡尔早期学习法律与医学,对数学发生浓厚的兴趣,而笛卡尔是解析几何之父,著名的笛卡尔坐标系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
目前方兴未艾的英美分析哲学的代表哲学家是维特格斯坦,他第一学历不是数学,而是机械工程,他在数学方面是有天赋的,19岁对数学基础发生兴趣,阅读了《数学原理》和《算术基础》。他的逻辑学老师罗素,享誉世界的哲学家罗素是数学背景出身,18岁的罗素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数学,21岁获得数学学士学位,后来转入哲学。罗素早年《数学的原理》至今依然是数学基础研究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哲学家数学背景的名单可以无限制的拉长,如康德,远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但后世的哲学家这个哲学血统发生了基因变异。马尔库塞、德里达、波德里亚等等在西方哲学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家著作里,有其丰厚的文学成分,他们第一识别标志不是数学,而是诗人气质。
这些年,我一直被他们作品里散发诗人气质所不解,近日有所悟。有两个哲学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给哲学嫁接了诗人气质,或让诗人涂抹哲学的口红。
试图打破哲学家族血亲传统的人是尼采,尼采终结所谓形而上学是一个巨大的迷雾,其实尼采缺乏数学背景,他最大的敌人不是形而上学,而是数学。他驾驭不了这个他不熟知的天体。他失败了,他是以诗人的身份失败的。血液凝固成启示录,为他人留下可寻觅的踪迹。海德格尔从克尔凯郭尔和尼采那里发现了相同的血液踪迹,可以说,海德格尔真正终结了数学和哲学的血亲关系,他继承了诗人气质嫁接哲学的基因变异的功能,海德格尔本质上是诗人。20世纪哲学,最重要的转向就是向语言哲学靠拢,以英美分析哲学为先锋的哲学推波助澜。以至于现在的哲学演变成了语言游戏。虽然血脉相连,但数学对哲学基因的影响越来越弱,相反,以尼采和海德格尔为宗师的哲学给无数诗人营养。哲学家为什么有如此浓郁的诗人气质?尼采和海德格尔大约是始作俑者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