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大智若
大智若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691
  • 关注人气:2,9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字的恋母过程分析

(2007-10-01 23:30:17)
标签:

人文/历史

分类: 无礼书评文化了
 文字的恋母过程分析
    文字失去性别特征不是一个急剧爆发式的过程,而是渐变的过程,温柔的,甜蜜的,没有任何引发强烈革命的征兆,所以,呈现出来的不是表象的色彩化,而是潜意识的变化。 文字的这个变化过程不是我偶然发现的,而是我长期观察后得出的一个结论。
      我有一个理由,是这么解释的,用逻辑证明神的存在是不可能的,同时,用逻辑证明神不存在也是不可能的。这个时候,文字和环境的关系无比暧昧,文字在混乱和潮流中不断服从舞台设计美学,并遭受到吞噬。神与存在的关系时刻都走牵掣着文字的呻吟频率,这个时候,人不想,或者不敢,或者无法辨别,更多是在虚无飘渺中获得安全感和情感认可,文字指向环境的叙述开始彻底的偏离,性的多元性叙述流行于阅读空间,比如一夜情,婚外情,乱交,性渴望,性创伤,实际上,这种叙述更多掩盖的是文字失去故乡和家园的惊恐感。
     环境和文字本来是一体的,当环境在完成了自己扩张的同时,与文字是血肉相连的,也就是说,文字不断从环境中获得灵感,环境从文字中不断获得理性的目标。当这种扩张伸展到一定程度,环境对文字的敌视开始强化,躲避或者疏离文字指向性叙述,这个时候,文字和环境的分离感急剧化,当文字孤立的时候,文字的风格开始了渐变的过程。文字首先表现的就是匿名,虚拟和无性格化。
      兰德.艾恩是一个很可爱的老太太,她是美国的保守主义者,她的充满诗意的描述很有意义:如果我们询问我们知识界的领导者什么是我们将为之战斗的理想,他们的回答总是像腐败了的糖浆那样粘粘糊糊混为一团。——那些关于仁爱的陈词滥调,关于友爱的一般辨护,依靠美国资金达到全球化的进步,普遍的繁荣等等。即便是一只苍蝇也不会为了这团腐败了的糖浆而死去或者死在它里面。(当代美国哲学论著选译第四集187),这种觉醒并不是一种高境界智商思考的结果,这种自我觉醒很普遍,反思文字和环境的紧张关系是流行的时尚。为什么一边自我觉醒,而一边文字在无可奈何的沉沦呢?文字在撕扯的迷乱状态中走向阳痿。
       我想,这就是文字恋母结果。奥托根据弗洛伊德的恋母情结对阳痿做出这样的解释,阳痿的基础是潜意识里对母亲持续的肉体依恋。从表面上看,没有什么性依恋是绝对有吸引力的,因为性伙伴永远都不会是母亲;在更深层次上,每种性依恋都不得不被压制,因为每一种性伙伴都代表了母亲。这种解释有点突破常规,是不是有临床证明,我无法考证。但我觉得这个结论印证文字的阳痿状态比较合适。
      环境需要组建的是一个理性的秩序,依据福柯的理论,理性的背后都是压制。也就是说,欲望、潜能、呼叫等等被彻底封闭或者被限制,这是一个永远都不可调和矛盾。因为环境和文字本来是一体的,环境和母亲替换是合法的。人觉得自身被遗弃或者被伤害,文字在恋母的道德情境中不断自责和妥协,死亡感和窒息感遍地流淌,文字无法找到自己合法的身份。文字的恋母使人遭受了无可言说的挫折,文字开始了一次游离的渐变过程,叙述充满了分裂和颠倒。
        弗洛姆是这样分析病理现象的原因的;一个人无力承担自由和个性的负担,就是会试图逃避自由。退回到国家种族的虚幻关系的行动中都是心理疾病的特征,因为这种退缩不与已经达到的进化状态相一致,还因为,退缩的原因正是病理现象。(弗洛姆《健全的社会》5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