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裱褙胡同31号住过一位名人——齐如山。
齐如山(1877—1962),河北高阳人,17岁进入官办外语学校“同文馆”学习德语、法语。庚子事变同文馆停办,齐如山因会德语,便做起了买卖,向德军提供蔬菜燃料等用品,用它自己的话说“赚钱相当多”。他原来住在宝钞胡同,庚子后住西裱褙胡同。
辛亥以后,在一次看过梅兰芳和谭鑫培演出的《汾河湾》后,齐如山给梅兰芳写了一封长信,对梅兰芳的演出提出批评和建议。没想到梅兰芳采纳了这些建议,在后来的演出中做了些改进。齐如山受到了鼓舞,接二连三地给梅兰芳写信,以后每看完一次戏后,必定要给梅兰芳写一封信。几个月以后,梅兰芳知道了写信的齐如山就是经常坐在前排听戏、穿西服的老听众,于是就约他来面谈。从此,齐如山成为梅兰芳创作班子的一员。每编创一出新戏,常由齐如山来打提纲,然后集体讨论、反复修改。也即从这时候起,齐如山开始研究京剧,陆续写出了《京剧之变迁》、《国剧身段谱》、《皮黄音韵》等著作。
齐如山与梅兰芳的合作交往持续了二十年,到1932年梅兰芳迁居上海而结束。影片《梅兰芳》中的邱如白,即以齐如山为原型。
北平解放前夕,齐如山去了台湾,1962年病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