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曾经牧牛人
曾经牧牛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399
  • 关注人气:13,3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日报三迁五改址

(2017-10-12 07:15:24)
标签:

西裱褙

建国门内

分类: 北京史地
       北京日报成立65年,位置搬了三回,地址改过五次。
       笔者岁数小,关于北京日报的历史是听报社元老李滨声老先生说的。据滨声老说,北京日报社1952年10月创刊时,社址在西长安街路南,与电报大楼隔街相对,原是北平《新民报》的旧址。第二年,也就是1953年2月,迁到了东单二条胡同一个有敞亮大门、带跨院的四合院。现在那个大院连带整个东单二条都没有了,建起了东方广场。
       1956年,北京日报由东单二条迁入了在麻线胡同自建的红砖大楼。大楼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大门坐北朝南。大楼进门就是大厅,水磨石的地面,穿过大厅是宽阔的楼梯。各个办公室都是实木地板。
办公大楼后面是个挺大的院子,院子东头是纸库,西头是印厂。印厂也是四层楼,里面有照相制版、铸字、排版、印刷等车间。
       那个时候,北京日报的地址是崇文门内麻线胡同3号。
       为何将报社迁至深巷之内、大门开在麻线胡同?
       据滨声老说,当初的城市规划曾想要保留东单原貌,拟将东长安街的延长线由东单向南发展、到麻线胡同左转直抵东城墙豁口。那样的话,麻线胡同就变成一条主干道了。不料后来规划改了,由东单照直向东延伸了。
从民国时期的北京地图上看,从东单往东,是观音寺胡同,观音寺胡同南边是洋溢胡同,两个胡同之间,还有个官帽胡同。将东长安街向东延伸到,就要将观音寺胡同和官帽胡同拆掉,这才有了建国门内大街。
然而这样一来,北京日报社就被“藏”到两条胡同的后面去了。
       到八十年代,报社将后院西北角门当正门,出门就是西裱褙胡同。报社的地址于是变成了“东单西裱褙胡同34号”。
       80年代,报社的人去建国门内大街,出门要穿过斜对面一条窄巷。这条窄巷也有名,叫银碗胡同。传说明朝的权相严嵩倒台以后,曾捧着银碗在这里要过饭,故而得名。这恐怕是无稽之谈。
       据笔者猜测,改走北门,大概是为了汽车出入方便。西裱褙胡同,既比麻线胡同宽,也比麻线胡同直。
九十年代初,在北京日报四层老楼之上又加盖了四层,变成了八层。再后来,拆掉了洋溢胡同、西裱褙胡同、麻线胡同,扩宽了建国门大街,北京日报也拆旧建新,盖起了新闻大厦,于是地址也改成“建国门内大街20号”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