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基因,使我想起了恐龙基因
(2013-11-24 20:00:26)
标签:
北京大学恐龙蛋化石 |
分类: 老年杂忆 |
报载,复旦大学查明了曹操的基因。这使我想起了另一个关于基因——恐龙基因的故事。它的发现者也是一所大学,北京大学。
那是1995年,北京大学声称,在一枚恐龙蛋的化石中,发现了恐龙基因!这条新闻一经披露,立刻引起轰动。联想力丰富的媒体已经开始设想:不久,人类就可以复制——不是,是复活——恐龙了!一个什么科学基金会的几位白发科学家到北大登门祝贺,并且送上了一笔科研基金——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数额是30万元。
北大的恐龙基因,是从一枚恐龙蛋化石中发现的。1993年,一个名叫李广岭的河南人,从西峡县收集到一枚恐龙蛋化石。同年9月,这枚恐龙蛋化石跌落在地,裂成四块。这使人肉眼就能看到它的内部:不是蛋清与蛋黄,也不是尚未破壳而出的小恐龙,而是手感湿软的絮状物!有的科研机构对蛋腔中的絮状物进行了分析,说那是一种次生矿物质,学名叫“坡缕石”。什么叫“次生矿物质”?就是说,这种矿物质并非是恐龙蛋蛋腔中所原有的,而是恐龙蛋在变成化石的过程中,由外界的渗入物质形成的。那么,既然矿物质可以渗入恐龙蛋壳,当然别的物质,包括有机物和微生物也可以渗入蛋壳。
当时,我对所谓“恐龙基因”表示怀疑,觉得这有可能是一项“伪”科研成果!距今6500万年以前的,已经变成化石的恐龙蛋里,还能有属于恐龙生命的物质存在么?这应该是一个简单的常识问题!堂堂的北京大学,竟然……?
那个时候我在北京日报主编京华周末,我想在我负责的版面上,向“恐龙基因”提出质疑。
第一个支持我的,是中国中医研究院气功研究室的主任张洪林。从1990年起,首都一些新闻界的朋友经常在他那里聚会,探讨揭露伪气功、揭露所谓“人体特异功能”等江湖骗子的种种话题。我当时打电话给张洪林,向他谈了我的想法。张洪林说:“春启,大胆去揭露,没问题!”他的理由是:一些伪科学常常打着高等学府的大旗作虎皮;而一些伪科学的支持者,也确有大学中人,“人体特异功能”、“水变油”……都有全国知名大学中的教授支持和参与。于是,我的底气足了。
第二个支持我的,是科学日报记者刘茂盛。这位老兄告诉我,科学界对北大的这个“成果”有不同看法。他给我提供了采访方向。在他的帮助下,我顺利采访到了古生物学家赵资奎教授。赵教授为研究恐龙蛋化石付出了二十多年的心血。令我感叹的是,最有资格谈论恐龙蛋化石的科学家默默无闻,一些人捡到一枚恐龙蛋化石玩了一年,就声称发现了恐龙基因!
在赵教授那里,我看到了大小不同的恐龙蛋化石,有的,还孕育着小恐龙!
1995年3月31日,我采写的《古生物学家赵资奎教授谈——恐龙蛋化石能告诉我们什么?》在北京日报上发表了。标题下两行黑体字是这样写的:
——北大从恐龙蛋化石中找到的DNA是恐龙的么?
——很难说。因为研究的材料不能确定是原恐龙蛋中的,那么结论也是不确定的。只能说,那是一种可能性。可能是恐龙的,也可能是别的生物的。
一周以后,我的第二篇报道见报了:《三位生物专家谈——恐龙蛋化石中的DNA就一定是恐龙的吗?》被采访的第一位专家是中科院院士邹承鲁教授。他在口头跟我谈的时候,表示对北大那项“成果”“不放心”,形成文字后,邹教授则谈得非常谨慎、婉转,体现出一位科学家的慎重和严谨。他的核心观点是:如果要确定发现的是恐龙基因,必须排除各种污染,包括霉菌。因为那枚恐龙蛋化石摔破后已然经历了一个夏天。另外两位生物学家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认为,那枚恐龙蛋化石不能排除其他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那么你说你发现的是恐龙基因,就为时过早。
两篇报道相继问世后,北大生物学院的那位负责人提前结束访问,飞回了北大,组织文章回应……
时间是最好的裁判员,北大发现恐龙基因的事,后来便无声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