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怡和冰窖与怡和化工厂

(2011-06-21 16:10:25)
标签:

陈耀华

东直门

宋体

怡和化工厂

冰窖

杂谈

分类: 北京史地

东土城路怡和建材城创立之初,笔者曾请教其工作人员:为何叫“怡和”? 工作人员摇头不知。近日,笔者从东城区史志办主 任王之鸿先生处得知:此地先有义和冰窖,后有怡和化工厂。建材城取名“怡和”不知是有意沿用还是偶然巧合?

义和冰窖地处东直门外护城河北段东岸。早年没有空调电冰箱,夏日皇家宫廷降温、商家保存食品,全靠冰。冬天从河里取冰存入冰窖,夏天再拿出来用。北京城的护城河边不止一处冰窖,而属“转角楼的冰”最为上乘。“转角楼”,指的就是北京城东北角楼。北护城河的水由此拐弯流向东护城河,水流急而杂质少,冰质纯净,而且密度大、不宜融化。北京城里有名的“八大楼”菜馆,讲究用的就是“玉泉山的水,东直门的冰”。

义和冰窖原来是恭王府的,后来它的经营者是东直门外陈家,所以又称为陈家冰窖。陈家祖籍山东烟台福山县栖里村,道光年间,一个叫陈积敏的山东汉子,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陈善义、陈善和,逃荒来到北京,落脚在东直门外。陈善义、陈善和兄弟后来因为摔跤摔得好得到王爷的赏识,便得到了经营冰窖的差使。兄弟二人各取一字,将冰窖取名为“义和冰窖”。 经营这冰窖可是赚钱的买卖。冬天取一块冰只需要一两角的人工钱,到夏天,一块冰可卖一两元钱。一块冰有多大?160斤至200斤不等。

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义和冰窖的经营者是陈耀华。

陈耀华,名余荣,字耀华。当年,陈耀华在东直门外可是个头面人物。日伪时期,他既是全市冰窖行业公会的会长,又是当地联保公所的联保长。他娶有两房妻室,有私人汽车。可是他有很强的民族意识,痛恨日本侵略者,暗中帮助中共抗日,利用他的特殊身份,为党做了不少工作。义和冰窖就是中共地下党平津情报站的一个据点。日本投降以后,他继续和中共北平地下党社会部保持密切交往。

那么,这义和冰窖跟怡和化工厂又有何关联呢?别忙,马上就说到怡和化工厂了。

19483月,由陈耀华出资,在义和冰窖处开了一家“怡和化工厂”。经理是陈耀华的次子陈庆霞。化工厂的主要业务就是用大铁锅煮碱,给肥皂厂当原料,根本不赚钱。开厂子主要目的,是掩护化名李仲函的平津情报联络站负责人张友恒。张友恒的公开身分,是怡和化工厂营业部主任。

怡和化工厂只存在了三个月。1948615日,张有恒在东四接头时被特务发现,虽然被特务打伤,还是逃掉了。但是,化工厂暴露了,经理陈庆霞和电台报务员以及陈耀华的妻子苑默庵被捕了。

1948625北平的《世界日报》、《北方日报》分别以“潜伏共党分子警部又捕二名”和“警备部破坏地下电台一处”为题报道了相同的内容——“北平警备司令部稽查处与有关工作方面,于日前侦悉本市怡和化工厂之营业部主任李仲函即系前案之在逃人犯,并有同党多人匿伏于该厂经理陈庆霞家中,该犯等并私自架设特工收发报机及电台……”。

陈耀华花了100袋洋面的钱去运动,把陈庆霞和苑默庵做了因病保释处理。陈庆霞被保释那天是1215,此时距北平解放已为时不远了。

有一部电影,叫《地下尖兵》,就是以这段史实创作的。

陈耀华生于1891年,逝世于1951年。他的子女中有多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张有恒解放后曾任广东省安全厅厅长,已经作古。

王之鸿先生做过大量调查,对这段故事知之甚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