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不能“国际化”

(2011-06-26 18:29:00)
标签:

杂谈

让北京“国际化”,行么?如果你要知道什么是“国际化”,你就会说:不行。为什么?“化”字不能乱用,“国际化”更不能乱用。

  化,谁都认识,也经常使用。街道要美化,城市要绿化,办公要数字化,干部要年轻化,国防科技要现代化……最近有一种说法:要把北京建成国际化大都市。这个“国际化”的提法,值得斟酌。在下以为,“化”在这儿被滥用了。

   什么是“化”?化者,变也。在古汉语中,“化”的本意,专指对老百姓的教化——教之使其变也。以德化民曰化,《礼乐记》:“化民成俗。”老子《道德经》中说:“我无为而民自化。”由“进化”引申为“变化”。如“鸠化为鹰”,“老子一气化三清”。古人注释说:“天地阴阳运行,自有而无,自无而有,万物生息,则为化。”(《韵会》),又曰:改易为化,革物为化。也就是由此变为彼,曰“化”。比如:化险为夷,潜移默化,逢凶化吉……

现代汉语中的“化”,沿用了古汉语的用法。比如:化悲痛为力量,意思是:把悲痛变为力量。街道要美化,把街道变得美丽;城市要绿化,把城市变成绿色的;干部要年轻化,把年老的干部淘汰掉换成年轻人。这些“化”都是变的意思。

为什么说“把北京建成国际化大都市”就不妥了呢?“北京国际化”?那怎么行?北京是中国的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她是专属于中国的,不能是国际的。如果将北京“国际化”——变成国际的,那北京的主权就不是中国的,而是联合国的了!世界上有“国际化”的城市么?有过:1945年,德国的柏林被美、英、法、苏占领,四国一度成立盟国管制委员会,共同管理柏林。当时的柏林,就被“国际化”了。

以为“国际化”这个提法听起来很响亮,就想让北京也变成“国际化”城市,这个“国际化”的含义究竟是什么?闹清楚了么,就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