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不能“国际化”
(2011-06-26 18:29:00)
标签:
杂谈 |
让北京“国际化”,行么?如果你要知道什么是“国际化”,你就会说:不行。为什么?“化”字不能乱用,“国际化”更不能乱用。
现代汉语中的“化”,沿用了古汉语的用法。比如:化悲痛为力量,意思是:把悲痛变为力量。街道要美化,把街道变得美丽;城市要绿化,把城市变成绿色的;干部要年轻化,把年老的干部淘汰掉换成年轻人。这些“化”都是变的意思。
为什么说“把北京建成国际化大都市”就不妥了呢?“北京国际化”?那怎么行?北京是中国的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她是专属于中国的,不能是国际的。如果将北京“国际化”——变成国际的,那北京的主权就不是中国的,而是联合国的了!世界上有“国际化”的城市么?有过:1945年,德国的柏林被美、英、法、苏占领,四国一度成立盟国管制委员会,共同管理柏林。当时的柏林,就被“国际化”了。
以为“国际化”这个提法听起来很响亮,就想让北京也变成“国际化”城市,这个“国际化”的含义究竟是什么?闹清楚了么,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