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写《红楼梦》都模仿借鉴了谁?
(2010-03-07 21:23:25)
标签:
金瓶梅、水浒 |
分类: 反看红楼梦 |
《红楼梦》模仿《水浒传》之处也很多。比如重复手法的运用。让我们先说说《水浒》中的重复手法。
《水浒》中,有不少故事形式略同而人物不同、细节不同的例子。跟虎有关联的,有武松打虎,有李逵杀虎,还有解珍解宝猎虎争虎;写女子不贞的,有阎婆惜偷汉,有潘金莲偷汉,又有潘巧云偷汉;写劫法场的,有江州劫法场救宋江,又有大名府劫法场救卢俊义;写起解的,写了林冲起解,又写卢俊义起解;朱仝、雷横放晁盖后,朱仝、雷横又放宋江……这类例子还可举出若干。金圣叹赞此等手法:“正是要故意把题目犯了,却有本事出落得无一点一画相借,以为快乐是也。真是浑身都是方法。”至于林冲买刀、杨志卖刀这类相似之处就更多了。
而《红楼梦》中的重复手法,使用的频率、花样都大大超过了《水浒》。
有比较简单和明显的——同样一件事,一人做了两次:第二十一回,贾琏和多姑娘儿偷情;第四十四回,贾琏和鲍二家的偷情。贾宝玉同一件事情做过两次的或两次以上的例子最多。如吃女孩儿嘴唇上的胭脂,一次是金钏儿,一次是鸳鸯。如祭祀死去的女孩儿,一次是金钏儿,一次是晴雯。还有两次“破人好事”,一次是第十五回,秦钟和智能云雨,正在得趣,宝玉进来,将他二人按住,也不则声。二人唬的不敢动一动。一次是第十九回,茗烟按着个一女孩子,也干那警幻所训之事,宝玉禁不住大叫:“了不得!”一脚踹进门去,将那两个唬开了,抖衣而颤。
同样的手势、同样的动作,分别被不同的人物重复使用。
伸出两个手指代表琏二奶奶凤姐,二十五回赵姨娘用过一次。“赵姨娘对马道婆说:‘我只不伏这个主儿。’一面说,一面伸出两个指头儿来。”八十二回袭人也用过一次。袭人“把手伸着两个指头道:‘说起来,比她还厉害,连外头的脸面都不顾了。’黛玉接着道:‘她也够受了,尤二姑娘怎么死了!’”
再比如,用手指头戳对方的额头,表示又爱又恨:
第二十五回,彩霞咬着嘴唇,向贾环头上戳了一指头,说道:“没良心的!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第二十八回,林黛玉直瞪瞪的瞅了宝玉半天,气的一声儿也说不出来。见宝玉憋的脸上紫胀,便咬着牙用指头狠命的在他额颅上戳了一下,哼了一声,咬牙说道:“你这──”刚说了两个字,便又叹了一口气,仍拿起手帕子来擦眼泪。
还有一男一女两人隔着窗户说话,有贾琏跟平儿,后四十回里宝玉跟紫鹃。
这些情节的重复使用,有可能是作者不得已而为之。对创作一部人物众多、故事纷纭的小说来说,重复手法的使用,是比较省力的一个窍门。同时也能展示作者的才思:情景重复而细节不相同,才更见作者的本事!
小说里还有一些重要的重复。比如写凤姐两次办丧事,一次是小说开始时办理秦可卿的丧事,一次是小说接近尾声时为贾母办丧事;贾府两次过节,一次过元宵节,一次过中秋节;薛蟠两次打死人命;贾宝玉两次进家塾,两次进太虚幻境;薛宝钗两次过生日;……这些重复手法的使用,产生了鲜明的对比和反差,让读者感受到的,是贾氏家族由盛到衰的强烈变化,为作者强化主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红楼梦》小说开头,讲述一僧一道,挟带一干风流孽鬼投入凡尘去造劫历世,其中也有那块蠢物顽石。这段故事,与《水浒传》中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有些仿佛。只不过妖魔下界,是去造反的,情痴色鬼下界是为了结情缘的。《水浒传》里的“妖魔”完成他们下界的使命后,便魂聚蓼儿洼;《红楼梦》里的风流孽鬼的情缘已了,便到太虚幻境警幻仙子那里去报到,“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说起来,《水浒传》中的故事以及小说的写作手法,也是从前人那里借鉴来。比如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就是从《集异记》里拿来的。《集异记》里的故事是这样的:唐朝苏州吴县,有个叫汪凤的,宅子里总出怪异,于是低价卖给张励了。张励因为遥见汪宅有两道青气,认为有宝,买下之后,便挖地寻找,结果,挖出一个石柜。打开石柜,里面有一铜釜。揭开铜釜,从中跳出一只大猴子!铜釜上的铭文说:某年某月,茅山道士鲍知远囚猴神于此,其有发者,后十二年胡兵大扰……后来,果然有安禄山之变。
借鉴前人,故事相仿,在古今中外文艺作品中,屡见不鲜。曹雪芹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