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剧:是中国的圣经(下)

(2010-02-28 14:27:52)
标签:

秦腔

魏长生

分类: 戏曲杂谈

  京剧之所以能为中国的圣经,文人的加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在于统治者的干预。

前文说到:戏曲的生命在于民间。由于民间戏曲的繁荣,催生了一批专业人才。表演的,伴奏的,更重要的,是剧本创作人才。这是复杂劳动,要由有学问的人来从事。

在有皇帝的年代,读书人的最终目标是做官。做了官的、没做成官或者丢了官了的,都可以借写剧本抒发情感、展示才学。大剧作家汤显祖就是进士出身;南明大臣阮大铖,清朝江宁织造曹寅,《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都创作过剧本。文人的加盟,使戏曲的文学、艺术含量及思想内容,变得丰富起来,实现了由俗向雅的提升。《西厢记》的作者,便喊出了一句名言:“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

戏曲既然是一些人谋生的手段,那么在单纯的利益驱动之下,必然是戏曲的通俗化、甚至是庸俗低级下流化,因为它最广大、最基本的观众是底层劳动者。这些人的精神需求往往跟自然的、本能的生理需求密切相关。职业的戏子为了生存,首先要迎合这些劳动者的口味。张艺谋导演的影片《老井》里,就有这样的情节:说书的盲人,应听众的要求,不得不演唱带有色情内容的小调。扎根于东北的“二人转”,更是充满自然主义的东西。

不要以为文人的东西就一定高雅。文人玩起色情文化来也同样富于“文采”。在汤显祖的《牡丹亭》里,就有用《千字文》敷衍成谐音的情色文字——《道觋》一折。可以这样说:光有文人的加盟而没有统治者的干预,京戏是不可能像我们今天看到的那样纯洁、高雅的。换言之,是统治者的干预,才使京剧纯净起来、成为圣经的。

为说明这一点,让我们来重温一下京剧产生前的清朝历史。

清朝初年,北京戏曲舞台上有南昆、北弋、东柳、西梆四大剧种。昆,就是昆曲;弋,是弋阳腔。喜欢昆曲的,大都是文人雅士,属于阳春白雪。弋阳腔的欣赏者则多是下里巴人。

《红楼梦》里有段关于弋阳腔的描写:

(贾宝玉应贾珍之邀到宁府看戏。)谁想贾珍这边唱的是《丁郎认父》、《黄伯央大摆阴魂阵》,更有《孙行者大闹天宫》、《姜子牙斩将封神》等类的戏文。倏尔神鬼乱出,忽又妖魔毕露,甚至于扬幡过会,号佛行香,锣鼓喊叫之声闻于巷外。满街之人个个都赞:“好热闹戏,别人家断不能有的。”宝玉见那繁华热闹到如此不堪的田地,只略坐了一坐,便走开各处闲耍。

弋阳腔的伴奏以打击乐为主,锣鼓铙钹齐鸣,声音震耳,“诸士大夫厌其嚣杂,殊乏声色之娱”,(清人昭梿语)。贾宝玉喜欢听的“袅晴丝”,就是昆曲《牡丹亭》里杜丽娘的唱段。昆曲伴奏主要以笙笛,节奏舒缓、婉转悠扬。前者太俗,后者太雅。于是,雅俗共赏的秦腔出现了。昭梿的《啸亭杂记》中说:“近日有秦腔、宜黄腔、乱弹诸曲名,其词淫亵猥鄙,皆街谈巷议之语,易入市人之耳,又其音靡靡可听,有时可以节忧,故趋附日众。”

秦腔的“趋附日众”,与一个艺名魏三的秦腔艺人有很大关系。乾隆三十九年,秦腔花旦艺人魏三来到北京,以《滚楼》一戏名动京城,“观者日至千人,六大班顿为减色”,“举国若狂”。史料载,魏三师徒不仅靠腔调新、流水头、踹跷风风靡京城,还有一个重要因素:色情戏。“演诸淫亵之状,皆人所罕见者”。剧目还有《烤火》、《抱孩子》、《卖饽饽》、《送枕头》。剧情今已不详。

今人考证,魏三当时唱的所谓秦腔,其实就是梆子。伴奏不用笙笛,以胡琴为主,月琴副之。这个剧种既不像昆曲那样缓慢,又不像弋阳腔那样喧闹, “繁音促节,呜呜动人”。更受士大夫们喜欢的,还有魏三台上演出的剧目和他台下奉献的色相。

魏三,真名叫魏长生,行三,四川金堂人。生于1744年,卒于1802年。他的徒弟陈银官比他更年轻俊秀,色相演技均胜过其师。师徒二人有如《红楼梦》里的蒋玉菡,王公贵族词垣粉署争相结识,缠头一掷成百上千。魏三发了大财。

这个魏长生很仗义。乾隆四十五年,南城发生火灾。风水先生说西南有剑气冲击。魏长生捐资建了一座文昌祠。太傅明珠的孙子那兰成安,曾经跟魏三狎昵。成安后来犯法遭遣戍,回京后生活贫困,得到了魏长生的接济。

但是统治者对秦腔这个剧种以及魏三本人,都是不以为然的。官方多次下令,禁止秦腔剧种的演出,但是没有明显效果。乾隆四十七年秋天,魏长生被禁演,理由是他的戏太“妖冶”。乾隆五十年,清廷禁演秦腔,责令秦腔艺人改唱昆弋或自谋生路,违反者交五城衙门查办惩治递解回籍。魏长生被迫去了扬州,数年后返回四川。他的徒弟陈银官先是被逮捕、荷枷示众,然后逐出京城。这些措施的执行者,就是后来臭名昭著的和珅。

嘉庆年间,魏三重返京城,已经年逾五旬,“犹复当场卖笑”,最后死在北京,“贫无以殓,受其惠者为董其丧,始得归柩于里”。——魏三的遭遇表明,统治者对于戏曲演出的内容,是不会放任不管的。直到民国年间,京剧以外内容低俗的剧种,仍然不许进入北京的内城。据说民国时期担任北平市长的袁良,就曾经把一个早年评剧艺人赶出过北平,因为她的演出涉嫌低俗淫秽。这个传统,实际上源自清朝乾隆年间。

乾隆五十五年,徽班进京之时,恰逢秦腔被禁后的空缺。而后,徽班的艺人们在皮黄乱弹的基础上,渐渐发展成了京剧,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等为此做出了贡献——京剧产生的时间背景和社会背景,铸成了它的品位。

笔者在另外一篇文章中已经说到:由于慈禧太后的喜爱,京剧得到了繁荣发展。

京剧为什么是中国的圣经?因为它是统治者一手扶植起来的,借以宣扬统治者认可的道德规范、对人民进行教化的一种工具和手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