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忠公之嬷"与曹雪芹脂砚斋无关

(2010-02-10 10:56:29)
标签:

脂砚斋

嬷嬷

傅恒

分类: 文史杂谈

庚辰本《石头记》第十六回,贾琏的乳母赵嬷嬷听说皇上准许后妃省亲时,高兴地说:“咱们家也要预备接咱们大小姐了。”句末有朱笔夹批道:“文忠公之嬷”。

周汝昌先生考证出,清朝雍正乾隆时期,被谥以“文忠”的,只有傅恒一人。据此,周先生推断:“此批盖谓赵嬷嬷为来自傅恒家之嬷嬷”。笔者认为,周先生的推断犯了一个“关公战秦琼”的错误。

不错,清朝雍乾时期只有一个“文忠公”,即傅恒。他是满洲镶黄旗人,富察氏,他的妹妹是乾隆皇帝的皇后。也就是说,傅恒是乾隆的大舅子。乾隆十三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造反,清朝派讷亲带兵前往镇压。讷亲久而无功。乾隆皇帝换以傅恒。傅恒起用戴罪的岳钟琪,降服了莎罗奔。乾隆二十年,傅恒领兵进军伊犁,平息了准格尔叛乱。后来他督师进攻缅甸,途中染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70年)而亡,死后谥以“文忠”。

傅恒为人谦虚谨慎,承旨行事,不敢丝毫有所专擅,所以深得乾隆倚重。昭梿在《啸亭杂录》中说,他经常“晚间独对”——单独被皇帝召见,皇帝赏赐他黄带子,四团龙补服,宝石顶,双眼花翎,以示恩宠。此人也有毛病,昭梿说他“生活奢靡,衣冠器具皆尚华美”。曾经有人说,《红楼梦》中的故事,就出自他家。这恐怕不大可能。为什么?乾隆初年曹雪芹编写《红楼梦》的时候,正是傅恒政治上春风得意的时候,这跟已经萧疏衰败走下坡路的荣宁二府明显不合。

因为傅恒死于乾隆三十四年,那么“文忠公之嬷”只能产生于乾隆三十四年之后,因此,这个嬷嬷无法进入乾隆初年已经大致写成的《红楼梦》书中。因而,赵嬷嬷不可能来自“文忠公家”。

“文忠公之嬷”这句话是脂砚斋批注的么?可以肯定地说:不是——既不是脂砚斋,也不是畸笏叟。因为傅恒被谥以“文忠”,最早也要在乾隆三十四年,而脂砚斋在乾隆三十二年以前就去世了。证据是庚辰本第二十二回畸笏叟的批注:“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今知者寥寥矣,不怨夫?”“前批‘知者寥寥’,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悲乎!” 靖本眉批:“前批‘知者寥寥’,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皆相继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杀!”庚辰年是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丁亥夏,是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而此时,傅恒尚在,不会得到“文忠”之谥。这句话只能是其他批注者加的。

那么,“文忠公之嬷”是什么意思呢?

笔者认为:傅恒,可以视为跟皇帝有姻亲外戚之人的代表;“文忠公之嬷”,就是皇帝姻亲外戚家的嬷嬷。贾家的小姐是皇贵妃,所以,贾家的嬷嬷等于也是“文忠公之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