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与明师
(2019-01-06 10:10:08)分类: 投资札记 |
名师,极低概率,是明师。道理很简单,市场经济大潮下,甘愿业余时间开班赚钱的名师,赚不来几个钱,不值得更杰出的精英去从事教育工作。这非常现实,因为,真正的精英,肯定要考虑投入产出比问题。结果,精英们的子女求学时,会面临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下一代不知道该托付给谁,这就是市场经济的残酷性。西湖大学,这种现象,充分体现出市场经济大发展后,必然出现的教育产业贫富两级分化。完全依赖国家公立教育投入资源,满足不了一部分极高收入群体对教育的消费需求。
同学聚会,从事教育工作的,哪怕是985高校从事教学工作的,经济条件也拿不出手。从社会的角度看,这种现象,反映出市场经济对教育产业的伤害。全班学习前茅的学生,在各产业发展有声有色,公司老板、投行大佬、上市公司O,当年学习成绩也比这帮名师强很多,这就是残酷现实。如果,学校给的薪资待遇可以达到极高,那么,学霸都改行从事教育,才有可能让教育产业形成良性循环,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但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足够强悍的经济实力,让教育系统充斥精英人才,这就导致教育系统陷入恶性循环。一流人才从事实体经济发展、公务员,二流人才从事教育工作。这种现象,应该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去解决,是经济发展方式造成的。
教育产业发展问题,给社会带来极大的焦虑。一方面,学生被引导进入极为激烈的评估系统分数较量中,会泯灭对自我教育的热爱,毁掉教育的本质;另一方面,市场里充斥各种商业机构和公立教师游击队,给家长花钱买心理平衡有了泄洪口,造成更加恶劣的价值观导向。
30年前,老师没有办班授课的,因为,大家收入都差不多。学校里,优秀教师,工资收入不高,还在辛勤教学。当下,名师全是大忽悠,昔日高考班级排名前十能从事教师行业,都算是为人民服务了。这很荒谬么?其实,这就是教育的现实状况。
名师,不是明师。明师,是正经八百真的懂教育的明白人。明师,只能靠自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