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离散与思维

(2018-10-09 15:09:11)
分类: 投资札记
  当我们去开发应用软件时,会发现计算机技术在社会应用中可覆盖领域极其广泛。你会发现,实体经济各个领域,都充斥着应用软件技术,处处都体现出社会经济运行逻辑问题。当码农机械的处理应用程序逻辑问题时,其实质就是在将社会运行的基本法则浓缩成程序控制逻辑,在标准化、科学化、系统化
  为何,信息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深刻而又颠覆性滴?因为,人类社会运行本身依赖控制逻辑,且该逻辑需要随社会发展不断效率优化。当计算机技术深入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时,经济系统运行的数据化、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也就意味着信息系统的逻辑控制能力在不断提升
  离散数学思维模式,对于现实世界的概括能力非常强,是社会运行背后重要控制。由于,人工智能是建立在离散数学基础上的工程技术应用,因此,AI技术对于社会经济生活控制力是潜力无限滴。无论社会经济运行逻辑多复杂,涉及到的数据多庞大,程序设计与更新能力足够强,都会覆盖社会经济运行逻辑本身。过去,人脑来做的很重要的判定逻辑问题,被计算机所取代了。人力,在应用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呆傻,对人的素质要求在降低,也就等同于提升了社会生产力。
  如果,想要教计算机理解人类社会运行体系,必须要预先设定逻辑,要让机器有能力自行学习提高。那么,机器该如何学习人类思维逻辑体系呢?这势必要涉及到知识的图谱问题。当缺乏精准的图谱结构,机器没可能分辨知识的关系真伪性
  人类思维很有趣的一点,就在于本身并不提供对知识图谱真伪性过滤机制,这恰恰给人类一个探索未知的机会。但机器无法理解知识本身的荒谬性,就像是应用软件无法在控制逻辑上模棱两可,社会经济运行也不可能依赖不可知逻辑。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所理解的知识图谱是真理,事实上这不可能
  维基百科这种百科知识体系,就是初级的知识图谱,且无法保证绝对客观真理性。那么,这类百科知识之间构建起什么样的逻辑关系,且可被计算机所分析理解呢?这是人工智能想要深入的一大难题。机器,要先学习该学什么,才有可能构建超越人类的智慧体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思维与教育
后一篇:活学与活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