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与天性
(2018-08-09 07:06:26)| 分类: 投资札记 |
我们家上一辈出来过一个真学霸,在文革前考入北京名校,后从事军事科研工作。我小时候,家里人说我像他,对知识有天生的求知欲。我从小就崇拜他对知识的渊博,可能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一定影响。
关于天性,我现在不太认同。伤仲永式人物,恰恰很难成才,因为,年少多才往往意味着后期缺乏顽强的求知欲望。人,太聪明,就很容易懒惰。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是很聪明的,天生的智商都够用,大脑每秒计算能力都在10的16次方,只不过是没有有效利用罢了。
何谓,有效利用?所谓的有效,就是在生存周期中持续不断的高效率应用。一般来说,搞科研工作的,特别是备受技术封锁的领域,必须要靠自行研发才能实现突破的,不学也没办法。为何,80年代跑到国外那么多高材生,留在国内这批还能干出成绩呢?道理很简单,智商差距并不是很大,就是被逼的没办法。到了国外,物质条件更优越,人未必同国内一样努力了。穷疯了,人就更容易自律。
我认为,一个人,必须要持续不断的对自我保持高压状态,这就是乔布斯说的保持饥渴。自我施压,强迫自己接受更多教育,是一种道德素养。对孩子来说,最直接的教育,就来自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培养他具备自我教育能力,要设定更高的目标。
真正的学霸,对知识有好奇心,不是为了学而学,纯粹是脑神经计算能力爆棚后习惯行为罢了。聪明,是没用的。人人都聪明。智慧,不是靠聪明得到的。所谓的普世智慧,你也看到了,90多岁1周20本书,怎么才能练出来呢?中国的价值投资大师们,我说你若没读过1000本书,就别出来装大师,要求很高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