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市与融资

(2018-07-17 07:30:53)
分类: 投资札记
  城市发展,要符合客观规律,因此,解决城市经济背后的债务问题,也要采用符合经济规律的方法。
  大城市,单位基础设施利用效率高,且人均GDP高。小城市,单位基础设施利用率低,且人均GDP低。因此,大小城市,建设相同水平基础设施,小城市的投资能力和偿付能力都更加差。人口集中,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刺激人均GDP增长,降低基础设施建设压力
  当全国人口摆脱户籍限制,可以实现自由流动时,市场会引导人口在各城市重新布局,形成更加高效的城市发展结构。处于人口流出压力下的中小城市,最严峻的问题,莫过于城市长期建设、维护成本无力支撑问题。地方债务问题,本质上,是整个国家通过市场化调配后形成的资源再分配问题,并非是纯粹的竞争力差异问题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人口流出城市将大量资源投入到人力资源建设中,年轻人学成后到核心城市发展,家乡光付出建设成本,没享受到投资回收。此类问题,不能简单的用市场竞争来解释。因此,从中央的角度看,至少要解决人口流出地区必然产生的各种经济问题
  地方债务问题,本质上,还是城镇化建设问题。城镇化建设,要求全国范围内实现农业人口转城市人口,不断提升第二、第三产业集中度,因此,一二三四线城市,按照市场资源配置高效性要求,逐步完善城市化基础设施。大城市和小城市,在培养人力资源必须单位基础设施建设上,要求应该是一样的,但是,双方财力不同,必须要靠中央财政实现均衡
  从金融机构的角度看,小城市财力有限,因此,授信支持城市建设的能力必然有限。这就会形成恶性循环,破坏小城市发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能力,不利于全国城市化建设带动经济增长。所以,全国范围内,金融机构支持城市建设,本没有什么大错,从全国经济增长的角度看,投资还是获得了实际收益。
  人力资源流动,本身是市场化行为,但是,市场化行为背后有不合理成分。人才,不断涌入大城市,六个钱包供养大城市房价,出现地区性经济发展不平衡,本身就是市场化资源配置结果。因此,带来的严重经济问题,必须要靠非市场化来解决。  
  小城市,迟早要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在此之前,城市融资问题,完全通过市场化方式解决,可能会有问题。中央财政,要在适当的范围内,实现兜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城市与汽车
后一篇:互怼与改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