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投资札记 |
财政和央行互怼,说明去杠杆、防风险进入到更实质阶段,涉及到财政体制改革和政府改革问题。从央行的角度看,整个中国所有银行系统,都是其分子公司,央行背书信用体系。因此,央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具有最核心地位,不可以出现系统性风险问题。
从金融风险爆发角度看,近期P2P平台连续爆掉,都来自经济发达的地区,属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域,但其投资者遍布全国。从城市发展经济学角度看,大小城市,不存在厚此薄彼问题,因为,所谓的大城市,其经济发展动力来自小城市源源不断输送优秀人才。大城市,经济活跃,源自常住人口多,城市经济发展效率高,市场化程度高,也就意味着将大量问题留给小城市。小城市,是大城市的基础和人才培养基地,甚至,还是大城市房价支撑力。至少4个钱包在小城市,各路资金源源不断撑着大城市,就连P2P也是如此。
从财政的角度看,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财政收入不平衡问题,本身就是中国市场经济效率提升必然结果。大城市,成为经济增长带动龙头。小城市,是大城市高素质人力资源提供地。小城市,必须要为人才培养建设基本的科教文卫体系,这些支出压力得不到有效补充,就会影响大城市发展经济。财政部,从中央统筹的角度看,就是要逆反市场化,将大量资源投入到效率更低的单位去,否则,旱涝无法均衡。
央行认为,财政部试图在改革面前绕圈子,对三四线城市政府冗员过多,财政收支不平衡问题回避,甚至导致地方债风险,带来系统性风险。这种质疑,有其道理,但是,没法明说。事实上,三四线城市,人口流出。流走的都是高素质人才,留下的都是老龄化问题,还在养大批公务人员,肯定要面临深化改革,这个雷谁也不愿意明踩,就是暗地里互怼。
中央财政,不对地方债问题适当兜底,会彻底破坏央行带领下银行系统信用体系。放贷的,不断收紧资金供给。借钱的,也得收敛需求,才能实现均衡。财政部,强调困难没有任何意义。改革走到这一步,人家过数清顶着全国人民大骂一刀切。财政,也得有人站出来,一刀切冗员和支出问题。
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出来,央行是公开撕逼了。财政不下狠手,政府冗员不可能轻易改革。现在的戏,说到底,就是为下一步政府裁员做足了而已。地方财政没钱了,会倒逼政府改革,裁撤冗员,这才是互怼的真实目的。
前一篇:城市与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