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定增
(2018-03-13 08:00:27)分类: 投资札记 |
过去,A股银行股的博弈模式,就是大股东低价定增。这种方式,保证了大股东可以低价定增,高价抛售,形成套利模式。这个便宜,市场内的参与者都心知肚明,因此,股价不易出现内在价值回归。
这种低价定增模式,也存在很大问题,就是大股东越买越多,股东结构和资本结构会发生很大问题。全中国的银行如此多,都上市融资,都指望政府和国企定向增发,地主家也没余粮。低价增发,这种套路,对别的行业可行,对银行来说,长期可持续性就很差,因为,银行定期需要扩张资本金,内生性增长资本补充不足必然带来增发压力。如果,不能利用资本市场补充资本,那么,银行还上市干嘛?自己玩得了。
低价增发,就是个游戏规则制定方式罢了。如果,采用孰低原则,且以每股净资产价格,还以预案发布前最近一期审计报告为基准,这种流氓套路,完全是市场给惯得。这种低价增发模式,就是兴业股价萎靡很重要原因,因为,市场参与者受够了低买高卖的割韭菜模式。股价涨起来,大股东抛售套现,发布定增预案,直接就将股价敲到净资产以下,套现资金参与定增,正好借助市场力量完成定增。这种联合收割机割韭菜模式,很快就将市场参与者一哄而散,导致大股东自己玩增发游戏了。
孰高原则,一字之差,对市场参与者来说本质就变了。
两个价格,取较高一个,导致每股净资产价格成为底线了。你还能指望国有控股银行每股交易价格常年维系在净资产以下么?当银行必须增发时,市场不给力,大股东必须给力,大股东想借助市场力量增发,就必须将个股拉升以实现套现增发。游戏就变成破净不可持续,因定期存在定向增发因素,会面对大股东填平套利空间压力了。
增发概念股,反而变成破净不可持续,这会导致一批银行股被国有资本看护,推动内在价值回归。这种方式,还是聪明的,远比低价增发可持续。市场,有动力做多,等于恢复了市场融资能力,这对于整个中国银行业整体上市融资是很关键的,否则,也没人出钱帮政府实现不良资产出清了。